第 38 章

作者: 有无斋
    第五章在当民办教师的岁月里

    三十八、替补上场当老师

    清明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古老先生携夫人踏上了回老家扫墓的路途,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毫无遮拦地洒下,与传统印象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截然不同。

    他们乘坐的车缓缓行驶在乡间的小道上,道路两旁的田野里,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不知不觉间,车开到了原红光小学的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怔。

    那扇曾经见证过无数孩子欢笑与成长的铁门,如今已锈迹斑斑,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肆意蔓延,仿佛一位垂暮的老人,孤独而落寞。透过铁门向里望去,满院尽是肆意生长的杂树和野草,它们你争我抢,似乎要将整个校园吞噬,曾经充满生机的校园,如今已被荒芜所笼罩。

    那座两层的教学楼,也在时光的侵蚀下变得破败不堪,墙体剥落,露出斑驳的内里,窗户上的玻璃残缺不全,在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低吟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凄凉。

    就在大家为眼前的景象而唏嘘不已时,古夫人的眼睛突然一亮。她看到了教学楼门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野蒜,惊喜地说道:“这野蒜包饺子可好吃了。”

    她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闷,让气氛瞬间有了一丝活力。

    于是,两人下车,来到学校门口,

    蹲下身来,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野蒜,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堆。

    他们将这些野蒜轻轻地放到后车箱里,仿佛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宝藏。

    古老先生伫立在这已然荒废的小学前,周遭的一切都被岁月蒙上了一层落寞的纱。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也撩动着他的心弦。

    他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片曾经熟悉无比的土地,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万千思绪纷至沓来,种种感慨在心底肆意蔓延。

    回溯往昔,自1973年2月踏入这片校园起,至1977年8月离开,古老先生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六年半的悠悠时光。

    这六年半,于他而言,无疑是人生长河中一段无比珍贵的岁月。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皆承载着他难以忘怀的回忆。

    那几株曾经稚嫩的树苗,如今已枝繁叶茂,在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那片曾经精心打理的花坛,虽如今已被杂草淹没,但曾经娇艳绽放的花朵,仿佛仍在他眼前摇曳生姿。

    每一间教室,都曾是他播撒知识火种的战场。他那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讲课声,曾经无数次在这一间间教室里回荡。

    他还记得,为了给孩子们讲清一个复杂的知识点,他反复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眼中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紧紧地追随着他,认真倾听着每一句话。

    而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地烙印着他的脚印。

    无论是清晨巡查校园时的匆匆步伐,还是课后与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时的欢快足迹,都见证了他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在这片土地上,古老先生曾倾洒无数心血与汗水。

    那些年,他每日早早来到学校,晨光中,他的身影便穿梭于校园,检查教室设施,为新一天的课程做着细致准备。

    课堂上,他声情并茂,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语文课本里的诗词歌赋,在他的讲解下,仿佛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引领孩子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数学课上,复杂的公式和难题,在他巧妙的引导下,变得简单易懂,孩子们眼中的困惑逐渐被智慧的光芒取代。

    课后,他悉心批改作业,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单独辅导,常常忘记了时间,直到暮色笼罩校园。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他精心组织各类活动,从文艺表演到体育竞赛,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还亲手组建了武术队,亲自担任教练,一招一式,耐心传授,希望孩子们能强身健体,拥有坚韧的意志。

    时光悠悠流转,如今,古老先生眼前的校园已全然变了模样,陷入一片荒芜之境。

    那扇生锈的铁门,紧闭着,铁锈斑驳,仿佛一位垂暮老人,静静诉说着被岁月遗忘的时光。

    推一推,门轴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校园无声的叹息。踏入校园,满院的杂树和野草肆意疯长,它们相互纠缠,杂乱无章,完全掩盖了曾经校园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场景。

    曾经孩子们嬉笑玩耍的操场,如今已被杂草淹没,不见一丝昔日的踪迹。

    那座破败不堪的教学楼,在岁月的无情侵蚀下,墙体剥落,砖块裸露,窗户玻璃破碎,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倒塌。

    古老先生伫立在校园中,望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深深的失落与惆怅。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校园的每一处角落,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往昔的画面: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奔跑的身影,武术队训练时的呐喊声……而如今,眼前只有一片寂静与荒芜,这巨大的反差,让他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仿佛失去了一位亲密无间、相伴多年的老友,那种痛,深入骨髓。

    然而,那些美好的回忆,却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穿透岁月的重重阴霾,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角落。

    他想起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孩子们那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植树,共同见证小树苗茁壮成长的喜悦;想起武术队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自豪笑容……这些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他生命的长河中,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未来还会遇到什么,这些回忆都将永远珍藏在他的心底,成为他前行的动力与支撑。

    正沉浸在回忆中时,一位路过的村里人看到了古老先生,热情地与他攀谈起来。

    村里人告诉他,这里已经被他的一位学生用25万买下了。

    这位学生曾在这所学校里学习,还是古老先生当年主办的武术队的队员。

    如今,他已然成为了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买下这片校园,只为作个纪念,留住童年那段难忘的时光,铭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古老先生听后,心中泛起一阵涟漪,既为学生的成功感到骄傲,又为这片校园有了新的归属而感到一丝欣慰。

    从老家返回武汉后,古老先生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片荒芜的校园,那些美好的回忆,以及学生买下校园的消息,都在他心中不断回荡。

    他深知,自己与那片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

    在那个静谧而略显昏暗的书房里,暖黄色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将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之中。

    古老先生坐在那张略显陈旧却承载着无数思绪的书桌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

    他深知,自己必须即刻行动起来,将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份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灵动的文字永远地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他的故事,深切地感受那段满溢着热血与温情的岁月。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

    伴随着“啪”的一声清脆声响,打火机的火苗蹿起,瞬间点燃了香烟的一端。他将香烟轻轻放入口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随后缓缓吐出,一团白色的烟雾在他面前升腾、弥漫,仿佛是他内心思绪的具象化。

    此刻,古老先生的目光落在了面前的电脑键盘上。

    那键盘犹如一片等待他征服的战场,每一个按键都像是一个蕴含着无限可能的音符。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带着一丝期待,带着一丝紧张,缓缓地落在了键盘上。

    紧接着,手指开始在键盘上快速地跳动起来,犹如灵动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随着他手指的舞动,电脑显示屏上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动着一行行文字。

    这些文字,有的是对往昔经历的细致描绘,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有的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真挚倾诉,那些或激昂、或深沉的情感,通过文字传递出来,仿佛带着温度,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古老先生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整个身心都与笔下的文字融为一体,只为将那段珍贵的岁月完整地呈现给世人 。

    在生活的长河中,机遇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1992年春节期间,命运的齿轮轻轻一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踏上了民办教师的道路。

    彼时,大队里的民办教师队伍中,有一位女老师即将迎来新生命。她的丈夫在武汉工作,考虑到生产的便利与家人的照顾,她决定前往武汉生孩子。

    这一计划,使得她所负责的教学岗位出现了空缺,急需找一个人来代课。

    新上任的大队长在经过一番考量后,出乎意料地推荐了我。

    后来回想起来,或许有诸多因素促成了他的这一决定。

    大队长的女儿恰好在这位即将生产的老师所带的班级,他自然期望能为女儿寻一位教学出色的老师,助力孩子的学业发展。

    另外,我舅舅平日里闲聊时,曾提及我是在郝书记的推荐下进入公社宣传队的,或许大队长听闻了此事,觉得我有郝书记这层关系,能力想必不会差。

    而且,大队长与我父亲之间向来和睦,并无任何仇怨,种种因素交织,最终促使他将推荐的目光投向了我。

    不过,大队长也坦率地告知我,一旦那位生孩子的女老师归来,我就得把岗位让出来。

    即便只是临时替补,我也欣然应允,内心满是欢喜。

    毕竟,这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让我尝试新的领域,发挥自身价值。

    当时,我曾经就读的张家大塆小学已升格为初中,教育资源的布局发生了变化,每个大队都配备了一所小学。

    我们大队的小学情况颇为特殊,在我前往任教时,学校连一座像样的校舍都没有。

    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上学,教学班级分散设置在四个村子里。

    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班级分别分布在三个村子,三、四、五、六年级则集中在一个村子。

    这些所谓的教室,均是借用村民的民房,毫无正规学校的模样。

    我所负责的班级,就设在面前塆,教的是一年级。

    全班共有32个学生,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上,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教室是一间民房宽敞的堂屋,屋内没有正规的桌椅,学生们便从自家带来小板凳,将其当作课桌使用。

    而他们所坐的椅子,则各式各样,千奇百怪。

    有的孩子带来了家中的小□□凳,小巧可爱;有的用土砖简单堆砌,虽质朴却稳固;还有的直接搬来石头,虽略显粗糙,却也能满足暂时的需求。

    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我一人承担了全部的课程教学任务。

    深知责任重大,我丝毫不敢懈怠,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备课。

    夜晚,当村庄陷入沉睡,我仍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研读教材,梳理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只为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最精彩、最易懂的讲解。

    站在讲台上,我全情投入地讲课,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们。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以及那因为理解知识而绽放的笑容,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要在这个临时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决心 。

    有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课,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是郝苹寄来的,这是第三封了。

    第一封信写得很短,对不愉快的事一个字也没提,主要介绍她分到车间里做车工了,余芳当了钳工。

    第二封信也很短,寄来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半身照,辫子盘起来,戴了个帽子,一张是全身照,是工作时的照片。

    这封信却很长,有四面信纸。详细地介绍了她工作和生活的近况,还写了一首小诗赞美春天。在信中,她要我也写一首自由体诗,抒发对春天的感受。

    第二天上早自习,我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有我一气哈成写给她的诗。

    青春的火花

    ——答小苹

    (小序:小苹在来信中说:“我很希望在你的来信中,能看到一首关于你对春天的感想的自由诗啊!”在学生朗朗的朝读声中,我在讲台上奋笔抒写——)

    是你那活泼的彩笔

    描绘的瑰丽春景,

    使我的笔

    有了新的生命。

    虽说是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能使人吟诗作赋,

    其实是啊

    似江的心潮

    在澎湃翻腾。

    历史的车轮

    在突飞猛进,

    美好的前程,

    在热情地召唤我们。

    当春风

    给大地

    送来春天的温暖,

    万物

    就在浓浓的春意中

    睁开沉迷的睡眼。

    当青春的烈火

    在心中点燃,

    心灵的火花啊

    在这熊熊的烈火中

    开放得格外鲜艳!

    每逢眼前浮现出

    那难忘的富有诗意的情境,

    跳跃在纸上的诗句啊

    饱含着怅惘的怀情。

    每逢那皎洁的圆月

    象一面新磨的明镜

    高挂在东山的树顶,

    坐在水边

    我对着水中的月影

    独鸣孤琴。

    和着我的

    只有我寂寞的歌声。

    琴声

    飞不过远隔的山水,

    歌声

    联不上月边的浮云。

    停下琴声,

    我侧耳细听,

    四处一片冷冷清清。

    大地沉睡,

    万籁无声。

    偶尔

    从草丛中

    传来一阵

    虫儿的低鸣。

    这时

    眼前仿佛出现了

    一个奇妙的幻境。

    只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广告位 Banner

随机小说:

友情链接:

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