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好景不长,命途多舛。
端午前,兰家派人来报信,说兰老爷去了。兰夕匆忙回去奔丧,繁重的礼制把每个人都弄得筋疲力尽。
这趟兰夕回去,才知道兰老爷最后的日子里,被若干子女弄得身心俱疲。大家都要分家,把兰老爷的心分得稀碎。
兰夕听后,觉得意外又不意外。他原先觉得分家的闹剧,大概会在兰老爷去世之后出现,只是没想到那些个哥哥,这么迫不及待。
在兰家人看来,兰夕是外嫁的儿子,分什么都没他的份。他也没想过,只在一片杂物里,翻出些自己幼时的小玩意,装在了自己的包袱中。
兰夕的三姐匆匆赶来奔丧,没想到会遇见小弟,没来及准备东西,直接摘下手腕上的翡翠镯子,塞给兰夕。
“三姐,我不能要了,上回……”兰夕推拒着,脸颊带红。
“快拿着,你成亲的时候太匆忙,我什么都没给你准备。”三姐一样坚持,“当年你小娘同我小娘交好,这都是我小娘嘱咐我的。”
“拿下,就当是让你小娘放心。”
三姐的小娘这些年对兰夕是挺不错的,但她在兰府人微言轻,能帮兰夕的地方太少。兰夕三姐嫁得不错,夫家世代为官,待她也好,母女俩现下日子好多了。
“夕儿,凡事当同三姐说,听到没?”三姐怜惜地拉着兰夕的手,摸到一道道薄茧,她叹了口气,“那韩家人呢,不来吊唁?”
“说是要来的。”兰夕眨眨眼睛,“应该启程了。”
早先兰夕从百草村匆忙出发时,韩父说韩亚不方便去的话,他去吊唁。韩亚听到后,急吼吼地说自己可以,他一定会按时去兰府。
可眼见着快到约定的时间了,兰夕迟迟没瞧见韩亚的人影啊。
韩亚来不了的原因并不难猜,一定是身体出了状况。兰夕决定再等一小会儿,便倚在偏院门边的矮树旁,静静地看着小巷。
一阵疾步声响起,兰夕抬起头,对上了韩旸的眼睛。兰夕诧异地看过去,一时之间忘记站起身。
“嫂嫂,我没误事吧?天不亮我就出门了,但路上车坏了。”韩旸边擦汗,边解释。
“没有,没有。”兰夕连忙摇头,“小叔,怎么是你来?”
韩旸甩了把手背的汗珠,他前胸后背的衣服全被汗湿,无奈地看着兰夕:“昨晚,大伯父、二哥都受了邪风,高热不止,行走不便。大娘托人把我叫下来,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
听到这儿,兰夕也苦笑了下,叹了口:“真是处处劳烦你。”
“哪里的话。”韩旸笑笑,“我正好也要去田庄办些事,明天午后回。到时,我们一起?”
“好,多谢。”兰夕点头应道。
兰老爷活着的时候,关系盘根错节,这死后,兰家人要应承的事情也颇多。
没人在意兰夕,也就更没人在意韩旸。这里没人纠缠他俩的关系,倒也省事。
要做的事情,一应做完,韩旸没再兰府耽搁,大步离开。兰夕一直把他送到偏门边,望着宽厚的背影在巷口消失。
他俩约好了隔日见面的地点,别的也没多说什么。
韩旸病愈后,每次去镇上,都会给兰夕带很多吃食。承了兰夕的照顾,韩旸回礼颇为理直气壮,根本不把韩亚的不满放在心上。
不知不觉间,兰夕觉察到他在面对韩旸时,情绪最为放松。因为他知道韩旸待他如年岁相仿的亲朋,并无他想。
至于韩旸帮兰夕在镇上卖竹编换铜板,也觉得是顺手的事,并非想要兰夕记他的情。
或许是年岁相近,又或者经历相似,兰夕觉得韩旸并不是个外人。他总在关键的时刻出现,救他于水火。
所以此时的兰夕,对韩旸很感激。
送别兰老爷时,在一片呜呜声中,兰夕的脸上干干的。哭着的人,有对前途迷茫的忐忑,有对家财分配的不甘,也有个把个,是对兰老爷有真情。
这些,兰夕都没有,所以他不会有特别的反应。
在兰府,兰夕的眼泪早就流干了。他现在偏居一隅,每天都有事情做,还真不觉得空虚。
收好包袱,兰夕把自己居住过的小院打扫干净,等在了偏门。
*
韩旸接上兰夕,带着他去城外找百草村的货郎。
牛车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篓子,里面放着村民们要的东西。货郎和韩旸一起把东西摆好捆好,腾了两块空间出来。
坐上牛车,出了城,迎着风,兰夕长长地舒了口气。韩旸默默观察着兰夕,看他似乎心情还不错,便也跟着笑了笑。
路上,兰夕问了韩亚和韩父的情况,韩旸的表情不太好,摇了摇头:“我回去时只匆匆瞧了一眼,大伯父咳嗽得厉害,但似乎退热了。二哥,二哥没什么动静,只是躺着。”
“从小到大,二哥的身体只要一烧,就会坏一次。”
“如此严重啊……”兰夕喃喃地说道。
韩旸继续说:“大娘怕大哥和小笛也染了病,不让他俩靠近,只她自己在照顾。等回去了,我帮衬二日再上山。”
“没事,你做你的事,有我。”兰夕说道。
韩旸看了他一眼,没同他争辩,只先点点头。
路上,货郎问了兰夕很多关于他竹编的事情,夸他手艺好,可多做些交给他。
兰夕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说现在麻烦小叔卖就够了。
货郎意兴阑珊地耸耸肩膀,没再说什么。
回到百草村,刚推开院门,兰夕便看到贾德如匆匆忙忙地往东屋里进。他赶忙喊住韩笛,小姑娘双目通红地抹了把眼泪。
在兰夕和韩笛说话时,韩旸放下手中的东西,大步往东屋走去。
“二哥,二哥不好了。”韩笛“哇”一声哭了出来,“去镇上请了大夫来,正在施诊。”
可很快,大夫背着药箱,摇着头出来了。瞧见院中又多了两人,他把话重复一遍:“老夫回天无力,另请高明吧。”
兰夕愣在原地,他知道韩亚身体羸弱,全家人都没抱可痊愈的希望,但也从未想过有一日,韩亚真的要离开了。
得知兰夕归来,韩亚把他叫进了屋。风尘仆仆的兰夕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便急匆匆进了屋。
这一进去,直到韩亚离开,他都没能出来。
弥留之际,韩亚谁也不见,只要兰夕陪着他。他那平日里多数时候都闭着的眼睛,在此时倒是瞪得滚圆。
“你永远都是韩家的人……”韩亚并不说别的,只重复这一句话。
说了太多遍,仿佛他的生死已然不重要,他必须做的,是确保兰夕还会留在这里。
兰夕已经听木了,不应他也不看他。
一起生活了这么些时日,兰夕虽不认韩亚是他的夫君,却也一直把他当二哥一样敬重。
可到了现在,韩亚却只留给兰夕这样的话。
韩亚知道,生前他困不住兰夕,他死后,更加困不住。但他就是要这样一遍遍去说,要在兰夕心里,生生挖出一个坑。
就像他先前做的那样,让百草村的每个人都知道,兰夕是他的妻。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兰夕只觉得可笑,所以并不同他争辩。
在兰夕看来,他认与不认这门婚事,都不重要。他受了贾德如的照拂,便会回报。对韩亚,他问心无愧。
旁的感情他没有,也不会给。
“小夕,那些你为我念话本的日子,我最开心。”韩亚虚弱地说着。
兰夕瞧着韩亚,淡淡地笑了笑。他舔了舔嘴唇,今日的干涩一如那些时日,他口干舌燥,却见韩亚面色潮红。韩亚不让他停,他就只能念下去。
时至今日,兰夕确认,韩亚虽站不起来,也一样没把兰夕当个人看。在韩亚眼里,兰夕是他的附属品。兰夕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应有自己想做的事,更不应该逃离百草村。
“二哥,我的路,我会自己走。”兰夕不冷不淡地说。
韩亚双目早已浑浊不堪,在一片茫然里死死盯着兰夕。兰夕并不畏惧这个将死之人的目光,回视着他。
“你……”韩亚闭上了眼睛,扣在兰夕手腕上的手,猛地滑落。
兰夕静静地坐着没动,很久之后,躺着的人散了温度,他的眼角,垂下几滴清泪。
之后,哭天抢地的动静从韩家小院传出。很快,关于兰夕的传言也钻进了百草村的各个角落。
人们说,那个来冲喜的兰夕,命硬得很。
不到一年,丧父又丧夫,克父又克夫。
端午前,兰家派人来报信,说兰老爷去了。兰夕匆忙回去奔丧,繁重的礼制把每个人都弄得筋疲力尽。
这趟兰夕回去,才知道兰老爷最后的日子里,被若干子女弄得身心俱疲。大家都要分家,把兰老爷的心分得稀碎。
兰夕听后,觉得意外又不意外。他原先觉得分家的闹剧,大概会在兰老爷去世之后出现,只是没想到那些个哥哥,这么迫不及待。
在兰家人看来,兰夕是外嫁的儿子,分什么都没他的份。他也没想过,只在一片杂物里,翻出些自己幼时的小玩意,装在了自己的包袱中。
兰夕的三姐匆匆赶来奔丧,没想到会遇见小弟,没来及准备东西,直接摘下手腕上的翡翠镯子,塞给兰夕。
“三姐,我不能要了,上回……”兰夕推拒着,脸颊带红。
“快拿着,你成亲的时候太匆忙,我什么都没给你准备。”三姐一样坚持,“当年你小娘同我小娘交好,这都是我小娘嘱咐我的。”
“拿下,就当是让你小娘放心。”
三姐的小娘这些年对兰夕是挺不错的,但她在兰府人微言轻,能帮兰夕的地方太少。兰夕三姐嫁得不错,夫家世代为官,待她也好,母女俩现下日子好多了。
“夕儿,凡事当同三姐说,听到没?”三姐怜惜地拉着兰夕的手,摸到一道道薄茧,她叹了口气,“那韩家人呢,不来吊唁?”
“说是要来的。”兰夕眨眨眼睛,“应该启程了。”
早先兰夕从百草村匆忙出发时,韩父说韩亚不方便去的话,他去吊唁。韩亚听到后,急吼吼地说自己可以,他一定会按时去兰府。
可眼见着快到约定的时间了,兰夕迟迟没瞧见韩亚的人影啊。
韩亚来不了的原因并不难猜,一定是身体出了状况。兰夕决定再等一小会儿,便倚在偏院门边的矮树旁,静静地看着小巷。
一阵疾步声响起,兰夕抬起头,对上了韩旸的眼睛。兰夕诧异地看过去,一时之间忘记站起身。
“嫂嫂,我没误事吧?天不亮我就出门了,但路上车坏了。”韩旸边擦汗,边解释。
“没有,没有。”兰夕连忙摇头,“小叔,怎么是你来?”
韩旸甩了把手背的汗珠,他前胸后背的衣服全被汗湿,无奈地看着兰夕:“昨晚,大伯父、二哥都受了邪风,高热不止,行走不便。大娘托人把我叫下来,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
听到这儿,兰夕也苦笑了下,叹了口:“真是处处劳烦你。”
“哪里的话。”韩旸笑笑,“我正好也要去田庄办些事,明天午后回。到时,我们一起?”
“好,多谢。”兰夕点头应道。
兰老爷活着的时候,关系盘根错节,这死后,兰家人要应承的事情也颇多。
没人在意兰夕,也就更没人在意韩旸。这里没人纠缠他俩的关系,倒也省事。
要做的事情,一应做完,韩旸没再兰府耽搁,大步离开。兰夕一直把他送到偏门边,望着宽厚的背影在巷口消失。
他俩约好了隔日见面的地点,别的也没多说什么。
韩旸病愈后,每次去镇上,都会给兰夕带很多吃食。承了兰夕的照顾,韩旸回礼颇为理直气壮,根本不把韩亚的不满放在心上。
不知不觉间,兰夕觉察到他在面对韩旸时,情绪最为放松。因为他知道韩旸待他如年岁相仿的亲朋,并无他想。
至于韩旸帮兰夕在镇上卖竹编换铜板,也觉得是顺手的事,并非想要兰夕记他的情。
或许是年岁相近,又或者经历相似,兰夕觉得韩旸并不是个外人。他总在关键的时刻出现,救他于水火。
所以此时的兰夕,对韩旸很感激。
送别兰老爷时,在一片呜呜声中,兰夕的脸上干干的。哭着的人,有对前途迷茫的忐忑,有对家财分配的不甘,也有个把个,是对兰老爷有真情。
这些,兰夕都没有,所以他不会有特别的反应。
在兰府,兰夕的眼泪早就流干了。他现在偏居一隅,每天都有事情做,还真不觉得空虚。
收好包袱,兰夕把自己居住过的小院打扫干净,等在了偏门。
*
韩旸接上兰夕,带着他去城外找百草村的货郎。
牛车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篓子,里面放着村民们要的东西。货郎和韩旸一起把东西摆好捆好,腾了两块空间出来。
坐上牛车,出了城,迎着风,兰夕长长地舒了口气。韩旸默默观察着兰夕,看他似乎心情还不错,便也跟着笑了笑。
路上,兰夕问了韩亚和韩父的情况,韩旸的表情不太好,摇了摇头:“我回去时只匆匆瞧了一眼,大伯父咳嗽得厉害,但似乎退热了。二哥,二哥没什么动静,只是躺着。”
“从小到大,二哥的身体只要一烧,就会坏一次。”
“如此严重啊……”兰夕喃喃地说道。
韩旸继续说:“大娘怕大哥和小笛也染了病,不让他俩靠近,只她自己在照顾。等回去了,我帮衬二日再上山。”
“没事,你做你的事,有我。”兰夕说道。
韩旸看了他一眼,没同他争辩,只先点点头。
路上,货郎问了兰夕很多关于他竹编的事情,夸他手艺好,可多做些交给他。
兰夕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说现在麻烦小叔卖就够了。
货郎意兴阑珊地耸耸肩膀,没再说什么。
回到百草村,刚推开院门,兰夕便看到贾德如匆匆忙忙地往东屋里进。他赶忙喊住韩笛,小姑娘双目通红地抹了把眼泪。
在兰夕和韩笛说话时,韩旸放下手中的东西,大步往东屋走去。
“二哥,二哥不好了。”韩笛“哇”一声哭了出来,“去镇上请了大夫来,正在施诊。”
可很快,大夫背着药箱,摇着头出来了。瞧见院中又多了两人,他把话重复一遍:“老夫回天无力,另请高明吧。”
兰夕愣在原地,他知道韩亚身体羸弱,全家人都没抱可痊愈的希望,但也从未想过有一日,韩亚真的要离开了。
得知兰夕归来,韩亚把他叫进了屋。风尘仆仆的兰夕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便急匆匆进了屋。
这一进去,直到韩亚离开,他都没能出来。
弥留之际,韩亚谁也不见,只要兰夕陪着他。他那平日里多数时候都闭着的眼睛,在此时倒是瞪得滚圆。
“你永远都是韩家的人……”韩亚并不说别的,只重复这一句话。
说了太多遍,仿佛他的生死已然不重要,他必须做的,是确保兰夕还会留在这里。
兰夕已经听木了,不应他也不看他。
一起生活了这么些时日,兰夕虽不认韩亚是他的夫君,却也一直把他当二哥一样敬重。
可到了现在,韩亚却只留给兰夕这样的话。
韩亚知道,生前他困不住兰夕,他死后,更加困不住。但他就是要这样一遍遍去说,要在兰夕心里,生生挖出一个坑。
就像他先前做的那样,让百草村的每个人都知道,兰夕是他的妻。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兰夕只觉得可笑,所以并不同他争辩。
在兰夕看来,他认与不认这门婚事,都不重要。他受了贾德如的照拂,便会回报。对韩亚,他问心无愧。
旁的感情他没有,也不会给。
“小夕,那些你为我念话本的日子,我最开心。”韩亚虚弱地说着。
兰夕瞧着韩亚,淡淡地笑了笑。他舔了舔嘴唇,今日的干涩一如那些时日,他口干舌燥,却见韩亚面色潮红。韩亚不让他停,他就只能念下去。
时至今日,兰夕确认,韩亚虽站不起来,也一样没把兰夕当个人看。在韩亚眼里,兰夕是他的附属品。兰夕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应有自己想做的事,更不应该逃离百草村。
“二哥,我的路,我会自己走。”兰夕不冷不淡地说。
韩亚双目早已浑浊不堪,在一片茫然里死死盯着兰夕。兰夕并不畏惧这个将死之人的目光,回视着他。
“你……”韩亚闭上了眼睛,扣在兰夕手腕上的手,猛地滑落。
兰夕静静地坐着没动,很久之后,躺着的人散了温度,他的眼角,垂下几滴清泪。
之后,哭天抢地的动静从韩家小院传出。很快,关于兰夕的传言也钻进了百草村的各个角落。
人们说,那个来冲喜的兰夕,命硬得很。
不到一年,丧父又丧夫,克父又克夫。
随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