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门外,三道身影缓缓向殿内行来。正是周均带着陆琰和林季安。
明德帝看见后面两人,苍老的指根颤抖起来:“你们想做什么?”
胡昆重回头赏识般看着陆琰和林季安:“陛下,他们兴许对当年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林茂生林丞相和陆玦陆太尉的下场,为什么是这样呢?”
“陆琰,真是好久不见了。旁边这位小林大人,也很有当初林相的风范。”他祥和笑着,似乎将陆琰和林季安当成了自己至亲的孩子。
“胡昆重!咳咳……陆琰,给朕杀了……杀了他们三个,朕即刻就把陆玦召回来。”气血上涌,又是一口淤血,发红的面色在一瞬落成苍白。
“陛下!”陆琰和林季安正要上前,却被胡昆重拦了下来。
“你让开。”陆琰冷冷看着他,手在身侧握成拳。
“陆琰啊陆琰,你当初跟我谈条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怎么,保了小林大人就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陆琰和林季安两人皆是一怔,瞬间知道了他的身份。
“你是黑市的主人。”林季安看着胡昆重的脸,可他身上有一种很坚硬的气魄,不是烧杀抢夺的匪气。
“重新认识一下,我是前朝二殿下麾下的将军,胡昆重。”
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在陆琰这里却是一道重击。他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很久之前陆玦向幼时的陆琰提起过这个人,在边境骁勇善战,击退过不少北鹘军队。只是在一场大获全胜的战役中,那时的二殿下战死沙场,这位胡将军不知所踪,所谓大捷,是惨重的代价换来的。
但是现在,这位胡将军不仅没死,反而组建了黑市盘踞在繁城外多年,如今甚至召集叛军入宫谋反。当年发生的事情究竟有什么隐情,让忠于大周的将军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刚才提到林茂生和陆玦……
“也是赵烽烙二殿下的师兄,胡昆重。”林季安替他补充了一句。
这句话倒是在胡昆重的意料之外了:“小林大人,是我小看你了。”他重重的叹息了一声:“是师兄又如何,还是保不住二殿下的命。这件事,是谁告诉你的?”
“我的教书先生,杨傅。”
“杨傅?那本将军跟你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缘分。”
胡昆重抬脚往御前而去,陆琰正要阻拦门外突然进来几名金戈军,拔剑将陆琰和林季安两人围了起来。两人身上没有兵器,只能站在原地。
“委屈一下陆侯爷和小林大人。”周均负手站在他们身后,“是救这位皇帝,还是与我们一路,不如听听胡将军的故事。”
明德帝强撑着身子,气若游丝,声音只有近在咫尺的人才听得到:“胡昆重……朕一定会杀了你……”
“嘘,陛下。”胡昆重弯腰竖起一根手指,“还是省省力气罢。”
他直起身,抬手抚过龙椅前刻着龙纹的案桌:“先帝在的时候,那时候陛下是三皇子,是俞侧妃所生。排在陛下前面的,一个是皇后所生的太子,长陛下两岁,韩贵妃生的二殿下,与陛下同岁。差不多三十年前,二殿下奉命前去边境对抗北鹘,我身为二殿下的下属,身为师兄,自然与他一同前去,朝廷先派了两万兵马同行。可我们的三殿下,忧虑自己的皇兄啊,给了自己的一支贴身亲兵,保护二殿下的安危。”
不知瞥到桌上的什么,胡昆重拾起狼毫,沾了些许墨之后,在上面写了一个否字,然后拿起一旁的玉章,缓缓盖上那不容抗拒的朱红印。
不过一个眼色,鲁公公便上前结果这本折子,离太和殿而去。
“当时二殿下很为三殿下的举动而感激,哪怕我全力劝说,二殿下也还是带上了这支亲兵。后来战场每每遇上敌方突袭,这支亲兵确实派上了很大的用场,甚至一次救下了险些丧命的二殿下,就此,我对亲兵的顾虑也就打消了大半。”
胡昆重转身:“陛下,您真的,很能沉得住气。”
胡昆重既然提到这件事情,后面二殿下又战死,陆琰蹙起眉,隐隐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
“这离那时从繁城出来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和北鹘交手数次,烽烙……二殿下也会将自己的布阵谋略告诉这些亲兵,甚至邀请他们一同商议。自我的顾虑打消,对他们的成见自然就少了,也愿意跟他们上下一心。”
“锦昭二十一年。”胡昆重左手握住了右肢的臂腕,面无表情扭动着里面衔接的那处地方,“我们在边境的第四年底,那本该大杀北鹘,然后全军回城的一战。二殿下按照原本的计划,先带一小队人马突袭了北鹘的驻扎地,擒住了他们的主将。但是……前来接应的后援却迟迟未到,这应该是三殿下的亲兵该去通传的。你们知道迟了多久吗?两个时辰。”
“赵罡啊……赵罡!你让他在那一战丢了命!”突然,胡昆重咆哮起来,他冲上前,揪住了明德帝的衣襟,沉在眼底的血丝狰狞开来,沉淀了二十多年的痛苦在这一刻爆发。
“什么亲兵,就是你派来的做细,监视二殿下在边境的一举一动!在知道即将大败北鹘,特地选在这个时候下手,先是替自己除了边境的后患,好在之后篡位的时候专心于宫里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被你算准了。”
胡昆重朝明德帝吼完,才堪堪放了手,他喘着气,恨不得就现在将明德帝斩杀。
林季安看着他气愤的模样,问道:“为何当时负责通传的人要选择陛下的亲兵,用你们自己的心腹,不应该更好吗?”
胡昆重朝殿前一扫,有些泄力说道:“是啊,我当时也是这么与二殿下说的。”
——
“烽烙,这里干脆用我们自己的人吧,通传援军这件事一点也马虎不得,他们到时万一……”
赵烽烙抬手打断了胡昆重的话:“昆重,我知道你对他们还是有戒心,但是现在都已经快五年了,他们对我们的尽心尽力你也看在眼里。阻止北鹘来犯是我们大周共同的责任,他们不会在这种事上糊涂。而且……”
赵烽烙笑了一声:“三皇弟本来就希望父皇能看到他多多赏识他,这次通传的功劳就给他了,等我们回繁城,不知道他会多高兴。”
胡昆重看着赵烽烙,跟着苦笑了一下,那只能在杀敌的时候多多留意殿下了。
——
明德帝听了胡昆重的解释,整个人倏然愣在了龙椅之上,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二皇兄曾经这么想过。他只知道次次比武,自己都败在他手下,先帝也从没夸奖过自己。
“在战场,在你不在的战场,他还替你想着功劳。赵罡,你十条命都还不起。”
深吸一口气,胡昆重走下了台阶:“现在,就说说十五年前的宫变,‘太子弑父’的事情。”
他站定在金戈军的包围圈外,负手看着陆琰和林季安:“陆侯爷、小林大人,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与这位陛下,是至交吗?”
胡昆重重新打量着他们两个人:“小林大人像你的父亲,但陆侯爷却是长得像令慈了,特别是你这双眼睛。不要多想,我曾经见过令慈一面,在陆太尉和她拜堂的时候。”
陆琰冷哼一声:“胡将军这是换别的法子了?当初对我痛下杀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不是换法子,是改主意了。”
“十五年前那些事发生的时候我虽然不在宫里,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清楚的。那日,应当是三殿下拿走了陆太尉和当时兵部尚书大人身上的军令吧,往繁城调来了一万的人马。在他们抵达繁城之前,三殿下也是在静心殿,如同前两日周大人跟三殿下谈话一般,三殿下跟先帝也在谈。”
胡昆重又看回上面那个人:“谈的是什么呢,我不妨来猜猜。说,先帝为什么总是看不上你,有时候夸赞年幼的四殿下也不多看你一眼。那先帝又是怎么说的?他说,你跟任何皇子都没有可比性,因为你的母妃,所以连带你也不喜欢。”
“你给朕住嘴……”明德帝喃喃道。
“三殿下你本就忍了多年,这次听先帝亲口说出来,实在忍不了了,干脆当场杀了先帝以解愤恨。恰好这个时候太子殿下进来,你狠心割了太子的舌头,再放跑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栽赃到了太子的头上,包括后来你召集的人马进了宫,你还伪装成不知情的模样,伪造先帝的圣旨带着御林军跟他们厮杀,一切都装得很好。”
“但是你的至交不清楚你吗?林相直接来找你了。”
是林茂生。林季安听见胡昆重提到自己父亲,心中骤然紧缩,当时究竟是怎样?他一定要知道。
“当时宫里已经死去大半的人,当时你身边跟的是地方军,不是御林军。你们正在追杀先帝和太子的部下,你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林相就是在这个时候找上你,他劝你收手,但是那个时候你已经杀红眼,听不进去一点。最后,你杀了林相,在陆太尉的面前。”
陆琰呼吸一骤。
什么叫,陛下在父亲面前杀了林茂生?
他看向林季安,但林季安此刻已经乱了。为虎作伥……这个虎,真的是陛下。
指尖一点点绻起,林季安看着前面的眼神已经变了。
陆琰一时有些慌乱:“胡昆重,空口无凭。”
胡昆重像是面对一个撒泼的孩子无计可施一样,他轻声一笑:“这可不是空口无凭,陆侯爷,你这些年替你的陛下杀的人,你也猜猜,这里面都有什么人?”
陆琰盯着他,脑中过着一幕幕杀人的时刻。有恶匪,有恶官,也有……他从未听闻的普通的人。
“上次你追杀的一个人逃到了我的地界,他是来向我求助的。因为就是他,当初宫里的一个侍从,亲眼目睹了三殿下弑父的过程,后来机缘巧合被我找到,便告诉了我这一切。没想到三殿下彻查宫中薄录,竟是做到了这个地步,一人也不放过。”
陆琰想起来了,他还想起一个人,当初奉命去晋阳要杀的王氏,以及他一家子。
“王大人,陆侯爷想必也想起来了。他是当时户部的人,不知怎么逃过了那次宫变,之后住在了晋阳。人越老啊,心里越是不安,三殿下看来是想追究到底。”
陆琰哑声:“你派人杀他?”
“我的人回来身负重伤难道不是你的手笔?况且我并不是要杀他,我是要劝他,把知道的事情全都告知于我,好推翻现在的这位皇帝。很可惜,晚了一步。”
“不是你还有……”话到一半,陆琰不再说了,他猛然记起在晋阳还碰到了另外一个人。
探望朋友,原来是这样。
“陆太尉现在远在边境,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年陆太尉目睹三殿下杀了林相,但陆太尉无计可施啊。三殿下这个时候倒是念旧情了,他没有对陆太尉怎么样,登基之后着急把他发配到边境,毕竟还有价值可用。”
胡昆重有些惋惜:“这样的英才在那边不能回来,甚至不让你们父子俩见面,至于原因……陆侯爷聪慧,应该已经猜到了。”
为了防止陆玦把当年的真相说出来。
“陛下!”胡昆重一声感慨,“你想流芳千古,但是你配吗?”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陆侯爷,小林大人,你们是想继续效忠这位有杀父之仇的陛下,还是跟我们另则明君,选一个吧。”
“另则明君?我想将军是要自己登基吧。”林季安终于有了反应。
“自然不是,是……”
“是本王。”浑厚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向殿外,是赵寰。
他身边还跟着一人,是脸色极差的赵奕明。
赵奕明不敢抬头,不敢看陆琰和林季安的眼睛,刚刚他在殿外全部都听到了。他现在有什么资格求他们帮自己。
“本王是先皇后所生,是先太子的胞弟,比赵罡,更有资格坐在那里。”
“王爷……原来如此,怪不得赵骅会做那些事。”
听到陆琰的声音,赵寰哼了一声,瞥了身边的人一眼:“骅儿?提他做什么?只有他能做太子了,总比这个废物要好。”
赵奕明攥紧手心,其余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了,他仰慕敬重的父皇,能把大周治理得很好的父皇,是踩着先帝和挚友的血肉登上这个位置的。
他颤着身子,一步步走到御前,泪水淌在眸中,好久才开口:“父皇,我想听您的亲口说,他们说的都是假的,对不对?”
明德帝看见后面两人,苍老的指根颤抖起来:“你们想做什么?”
胡昆重回头赏识般看着陆琰和林季安:“陛下,他们兴许对当年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林茂生林丞相和陆玦陆太尉的下场,为什么是这样呢?”
“陆琰,真是好久不见了。旁边这位小林大人,也很有当初林相的风范。”他祥和笑着,似乎将陆琰和林季安当成了自己至亲的孩子。
“胡昆重!咳咳……陆琰,给朕杀了……杀了他们三个,朕即刻就把陆玦召回来。”气血上涌,又是一口淤血,发红的面色在一瞬落成苍白。
“陛下!”陆琰和林季安正要上前,却被胡昆重拦了下来。
“你让开。”陆琰冷冷看着他,手在身侧握成拳。
“陆琰啊陆琰,你当初跟我谈条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怎么,保了小林大人就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陆琰和林季安两人皆是一怔,瞬间知道了他的身份。
“你是黑市的主人。”林季安看着胡昆重的脸,可他身上有一种很坚硬的气魄,不是烧杀抢夺的匪气。
“重新认识一下,我是前朝二殿下麾下的将军,胡昆重。”
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在陆琰这里却是一道重击。他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很久之前陆玦向幼时的陆琰提起过这个人,在边境骁勇善战,击退过不少北鹘军队。只是在一场大获全胜的战役中,那时的二殿下战死沙场,这位胡将军不知所踪,所谓大捷,是惨重的代价换来的。
但是现在,这位胡将军不仅没死,反而组建了黑市盘踞在繁城外多年,如今甚至召集叛军入宫谋反。当年发生的事情究竟有什么隐情,让忠于大周的将军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刚才提到林茂生和陆玦……
“也是赵烽烙二殿下的师兄,胡昆重。”林季安替他补充了一句。
这句话倒是在胡昆重的意料之外了:“小林大人,是我小看你了。”他重重的叹息了一声:“是师兄又如何,还是保不住二殿下的命。这件事,是谁告诉你的?”
“我的教书先生,杨傅。”
“杨傅?那本将军跟你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缘分。”
胡昆重抬脚往御前而去,陆琰正要阻拦门外突然进来几名金戈军,拔剑将陆琰和林季安两人围了起来。两人身上没有兵器,只能站在原地。
“委屈一下陆侯爷和小林大人。”周均负手站在他们身后,“是救这位皇帝,还是与我们一路,不如听听胡将军的故事。”
明德帝强撑着身子,气若游丝,声音只有近在咫尺的人才听得到:“胡昆重……朕一定会杀了你……”
“嘘,陛下。”胡昆重弯腰竖起一根手指,“还是省省力气罢。”
他直起身,抬手抚过龙椅前刻着龙纹的案桌:“先帝在的时候,那时候陛下是三皇子,是俞侧妃所生。排在陛下前面的,一个是皇后所生的太子,长陛下两岁,韩贵妃生的二殿下,与陛下同岁。差不多三十年前,二殿下奉命前去边境对抗北鹘,我身为二殿下的下属,身为师兄,自然与他一同前去,朝廷先派了两万兵马同行。可我们的三殿下,忧虑自己的皇兄啊,给了自己的一支贴身亲兵,保护二殿下的安危。”
不知瞥到桌上的什么,胡昆重拾起狼毫,沾了些许墨之后,在上面写了一个否字,然后拿起一旁的玉章,缓缓盖上那不容抗拒的朱红印。
不过一个眼色,鲁公公便上前结果这本折子,离太和殿而去。
“当时二殿下很为三殿下的举动而感激,哪怕我全力劝说,二殿下也还是带上了这支亲兵。后来战场每每遇上敌方突袭,这支亲兵确实派上了很大的用场,甚至一次救下了险些丧命的二殿下,就此,我对亲兵的顾虑也就打消了大半。”
胡昆重转身:“陛下,您真的,很能沉得住气。”
胡昆重既然提到这件事情,后面二殿下又战死,陆琰蹙起眉,隐隐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
“这离那时从繁城出来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和北鹘交手数次,烽烙……二殿下也会将自己的布阵谋略告诉这些亲兵,甚至邀请他们一同商议。自我的顾虑打消,对他们的成见自然就少了,也愿意跟他们上下一心。”
“锦昭二十一年。”胡昆重左手握住了右肢的臂腕,面无表情扭动着里面衔接的那处地方,“我们在边境的第四年底,那本该大杀北鹘,然后全军回城的一战。二殿下按照原本的计划,先带一小队人马突袭了北鹘的驻扎地,擒住了他们的主将。但是……前来接应的后援却迟迟未到,这应该是三殿下的亲兵该去通传的。你们知道迟了多久吗?两个时辰。”
“赵罡啊……赵罡!你让他在那一战丢了命!”突然,胡昆重咆哮起来,他冲上前,揪住了明德帝的衣襟,沉在眼底的血丝狰狞开来,沉淀了二十多年的痛苦在这一刻爆发。
“什么亲兵,就是你派来的做细,监视二殿下在边境的一举一动!在知道即将大败北鹘,特地选在这个时候下手,先是替自己除了边境的后患,好在之后篡位的时候专心于宫里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被你算准了。”
胡昆重朝明德帝吼完,才堪堪放了手,他喘着气,恨不得就现在将明德帝斩杀。
林季安看着他气愤的模样,问道:“为何当时负责通传的人要选择陛下的亲兵,用你们自己的心腹,不应该更好吗?”
胡昆重朝殿前一扫,有些泄力说道:“是啊,我当时也是这么与二殿下说的。”
——
“烽烙,这里干脆用我们自己的人吧,通传援军这件事一点也马虎不得,他们到时万一……”
赵烽烙抬手打断了胡昆重的话:“昆重,我知道你对他们还是有戒心,但是现在都已经快五年了,他们对我们的尽心尽力你也看在眼里。阻止北鹘来犯是我们大周共同的责任,他们不会在这种事上糊涂。而且……”
赵烽烙笑了一声:“三皇弟本来就希望父皇能看到他多多赏识他,这次通传的功劳就给他了,等我们回繁城,不知道他会多高兴。”
胡昆重看着赵烽烙,跟着苦笑了一下,那只能在杀敌的时候多多留意殿下了。
——
明德帝听了胡昆重的解释,整个人倏然愣在了龙椅之上,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二皇兄曾经这么想过。他只知道次次比武,自己都败在他手下,先帝也从没夸奖过自己。
“在战场,在你不在的战场,他还替你想着功劳。赵罡,你十条命都还不起。”
深吸一口气,胡昆重走下了台阶:“现在,就说说十五年前的宫变,‘太子弑父’的事情。”
他站定在金戈军的包围圈外,负手看着陆琰和林季安:“陆侯爷、小林大人,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与这位陛下,是至交吗?”
胡昆重重新打量着他们两个人:“小林大人像你的父亲,但陆侯爷却是长得像令慈了,特别是你这双眼睛。不要多想,我曾经见过令慈一面,在陆太尉和她拜堂的时候。”
陆琰冷哼一声:“胡将军这是换别的法子了?当初对我痛下杀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不是换法子,是改主意了。”
“十五年前那些事发生的时候我虽然不在宫里,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清楚的。那日,应当是三殿下拿走了陆太尉和当时兵部尚书大人身上的军令吧,往繁城调来了一万的人马。在他们抵达繁城之前,三殿下也是在静心殿,如同前两日周大人跟三殿下谈话一般,三殿下跟先帝也在谈。”
胡昆重又看回上面那个人:“谈的是什么呢,我不妨来猜猜。说,先帝为什么总是看不上你,有时候夸赞年幼的四殿下也不多看你一眼。那先帝又是怎么说的?他说,你跟任何皇子都没有可比性,因为你的母妃,所以连带你也不喜欢。”
“你给朕住嘴……”明德帝喃喃道。
“三殿下你本就忍了多年,这次听先帝亲口说出来,实在忍不了了,干脆当场杀了先帝以解愤恨。恰好这个时候太子殿下进来,你狠心割了太子的舌头,再放跑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栽赃到了太子的头上,包括后来你召集的人马进了宫,你还伪装成不知情的模样,伪造先帝的圣旨带着御林军跟他们厮杀,一切都装得很好。”
“但是你的至交不清楚你吗?林相直接来找你了。”
是林茂生。林季安听见胡昆重提到自己父亲,心中骤然紧缩,当时究竟是怎样?他一定要知道。
“当时宫里已经死去大半的人,当时你身边跟的是地方军,不是御林军。你们正在追杀先帝和太子的部下,你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林相就是在这个时候找上你,他劝你收手,但是那个时候你已经杀红眼,听不进去一点。最后,你杀了林相,在陆太尉的面前。”
陆琰呼吸一骤。
什么叫,陛下在父亲面前杀了林茂生?
他看向林季安,但林季安此刻已经乱了。为虎作伥……这个虎,真的是陛下。
指尖一点点绻起,林季安看着前面的眼神已经变了。
陆琰一时有些慌乱:“胡昆重,空口无凭。”
胡昆重像是面对一个撒泼的孩子无计可施一样,他轻声一笑:“这可不是空口无凭,陆侯爷,你这些年替你的陛下杀的人,你也猜猜,这里面都有什么人?”
陆琰盯着他,脑中过着一幕幕杀人的时刻。有恶匪,有恶官,也有……他从未听闻的普通的人。
“上次你追杀的一个人逃到了我的地界,他是来向我求助的。因为就是他,当初宫里的一个侍从,亲眼目睹了三殿下弑父的过程,后来机缘巧合被我找到,便告诉了我这一切。没想到三殿下彻查宫中薄录,竟是做到了这个地步,一人也不放过。”
陆琰想起来了,他还想起一个人,当初奉命去晋阳要杀的王氏,以及他一家子。
“王大人,陆侯爷想必也想起来了。他是当时户部的人,不知怎么逃过了那次宫变,之后住在了晋阳。人越老啊,心里越是不安,三殿下看来是想追究到底。”
陆琰哑声:“你派人杀他?”
“我的人回来身负重伤难道不是你的手笔?况且我并不是要杀他,我是要劝他,把知道的事情全都告知于我,好推翻现在的这位皇帝。很可惜,晚了一步。”
“不是你还有……”话到一半,陆琰不再说了,他猛然记起在晋阳还碰到了另外一个人。
探望朋友,原来是这样。
“陆太尉现在远在边境,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年陆太尉目睹三殿下杀了林相,但陆太尉无计可施啊。三殿下这个时候倒是念旧情了,他没有对陆太尉怎么样,登基之后着急把他发配到边境,毕竟还有价值可用。”
胡昆重有些惋惜:“这样的英才在那边不能回来,甚至不让你们父子俩见面,至于原因……陆侯爷聪慧,应该已经猜到了。”
为了防止陆玦把当年的真相说出来。
“陛下!”胡昆重一声感慨,“你想流芳千古,但是你配吗?”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陆侯爷,小林大人,你们是想继续效忠这位有杀父之仇的陛下,还是跟我们另则明君,选一个吧。”
“另则明君?我想将军是要自己登基吧。”林季安终于有了反应。
“自然不是,是……”
“是本王。”浑厚的声音响起,众人看向殿外,是赵寰。
他身边还跟着一人,是脸色极差的赵奕明。
赵奕明不敢抬头,不敢看陆琰和林季安的眼睛,刚刚他在殿外全部都听到了。他现在有什么资格求他们帮自己。
“本王是先皇后所生,是先太子的胞弟,比赵罡,更有资格坐在那里。”
“王爷……原来如此,怪不得赵骅会做那些事。”
听到陆琰的声音,赵寰哼了一声,瞥了身边的人一眼:“骅儿?提他做什么?只有他能做太子了,总比这个废物要好。”
赵奕明攥紧手心,其余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了,他仰慕敬重的父皇,能把大周治理得很好的父皇,是踩着先帝和挚友的血肉登上这个位置的。
他颤着身子,一步步走到御前,泪水淌在眸中,好久才开口:“父皇,我想听您的亲口说,他们说的都是假的,对不对?”
随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