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普站起来的腿又“咚”的一声重重跪下,苦瓜一样的面相快要掉下眼泪来,嘴唇哆嗦道:“大人,大人,,,姑苏送到大丰州的白银只有八百两啊,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我可没有中饱私囊啊。”
苏柚冷冷道:“我看到了。”
高若普道:“那大人应该知道,朝廷拨的粮食和银两就只有这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灾情不停,天一直不下雨,百姓天天要吃饭,这点银子实在不够啊。”
苏柚道:“你是想说,粮食和银两从户部拨下,先到道,再到州,再到县,中间有人私吞,导致赈灾不力。”
高若普眼睛一亮,立马道:“正是,大人明察秋毫。”
苏柚把薄薄的账簿扔到高若普头上,厉声道:“你账上的小米十两银子一担,大米十五两银子一担,你当是买黄金吗?”
高若普正了一下歪了的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捡起地上的账簿,答:“大人,大人,大丰州大旱,周边的粮食价格也上涨了,我是好不容易才从邻县买到粮食的。”
苏柚道:“当我是五岁小孩,你们奉旨去购赈灾粮食,哪个商家敢涨价或者不卖。你这知州,平日里趾高气昂,难道还唬不住这些商家?”
高若普顿时没有话语,左顾右盼周围站着的捕快,嘴里却只吐出几个字:“下官,下官……”
历来赈灾款,中间层层盘剥,最后到灾民手上更是所剩无几,朝廷屡禁不止,杀了一个贪官又来一个贪官。赈灾需要五百两,拨款就要五万两,赈灾需要八百两,拨款就需要八万两。可是,苏柚现在更气愤的是,现在就这五百两、八百两还到不了灾民手里。
苏柚狠道:“一路上得灾民都骨瘦如柴、气虚乏力,你却虎背熊腰、声如洪钟,来人,给我把他的衣服扒光掉在大门口,去后院,把他查得干干净净,看看到底有多肥。”
高若普面如死灰,伏地痛苦,大叫:“大人、大人,手下留情啊……啊……”。
烈日当空,草木都被烤得失去了生机,更别说人了,高若普白晃晃的身体掉在大门三天,已经变成一具尸体。
灾民们看到此景,先是惊愕,后麻木。除了食物,他们现在不想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侍卫在后院地窖里,发现了五千两黄金白银,数千方储藏的水、几千担发霉的大米和小米。
苏柚大怒,命令侍卫再鞭尸三天,将查到的五千两白银去邻县买了粮食和水,分发给灾民。又立刻传令户部,拨款五万两赈灾。
灾民听闻京城来人赈灾,刚逃荒和正准备逃的灾民纷纷回来,心中带着几分希望。
州府门口领取粮食和水的灾民排了十几里,太阳升起落下,天亮了又黑了,不出七日,粮食和水已经分发干净,却迟迟不见户部拨的赈灾款。
苏柚坐在府内的案桌上,手指不停地一次敲打桌面,心中不禁焦虑。是驿站传递除了问题?还是户部侍郎尚书这人出了什么问题?
明日起,已经没有食物和粮食分发了。眼下,要如何熬到下雨?
灾民一听到没有粮食和水分发了,立马像池里鲤鱼一样一窝蜂拥挤在门口,失望的嘶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来的可是古往今来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宰相苏柚啊,连他都不救他们,还指望谁来?
苏柚走到门口,头顶灼热的阳光刺进他浅色瞳孔中,让他眼睛生疼。空气炎热干燥,他闻到一股浓重的臭味,混杂着极度的失望和暴躁。
他望着底下乌泱泱想冲进州府的灾民,心中有黑浪起伏,大声道:“在下苏柚,是当今宰相。灾情朝廷已经知晓,特亲派我来救灾,只是大丰州距离京城数千里,赈灾款从京城运过来还需时日,大家再忍忍,再几日就会有粮食和水分发给大家。”
灾民们听到此话停止了躁动,一时间鸦雀无声,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对。
这时,从人群中传来一个沙哑的愤怒声音:“再几日是几日,我们已经等了三年了,朝廷何时管过我们。”
灾民们又开始低声窃语、暗暗向前蠕动。
“是啊,以往我们上交朝廷的粮食是最多的,现在却不管我们。”
“再这样下去就要饿死了,还信他们。”
“我不要饿死,为什么他们不死。”
苏柚自然没听清楚几百灾民们的话语,继续道:“如果不重视,就不会让我堂堂宰相亲自来赈灾,我苏柚承诺大家,三日内必定会有粮食和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之前那个沙哑的声音又响起:“那三日之内没有怎么办?”
苏柚指着挂在门口知州的尸体,斩钉截铁道:“那我的下场就犹如此人。”
灾民们顿时安静下来,饥渴的眼神多了几分惊讶和犹豫。此人愿以性命担保,大概是可以信任的。不一会,都端着空碗纷纷散去。
白日的闷热渐渐散去,苏柚站在州府院子中央,望着天上硕大的血色月亮,犹如看见洪水猛兽。
古语云:月若变色,将有灾殃。青为疾而忧,赤为蒸于兵,黄为德与喜,白为旱与丧,黑为水,人病且死。
他连忙叫张凤找来了三枚硬币,盘坐在院子中央摇卦,一共六爻,当他摇到第五爻的时候已经汗如雨下。
第六爻,卦成,大凶。
苏柚盘坐在地上,全身湿透,头和四肢如死物下垂。远远看去,犹如一只即将逝去的青鸟。
他抬头看见大门口悬挂的高若普,心中一阵混乱和凄凉。大丰之州,天下大乱,人间气弱,民死怨生。
千百年间,气数已尽,这是天意?
来往的侍卫看着院子中央的垂头丧气的苏柚,不知发生何事,不敢上前询问。
忽地一阵风裹着漫天的干沙而起,苏柚眼前芒沙一片,他不由得用手遮住眼睛。
再放下手,门梁上悬挂的高若普不见了,只剩捆扎的绳索晃动。他跑上前仔细看被切开的绳索,切口处有丝丝黑气,不是寻常的利器割开的。
这地方已经鸟不拉屎、寸草不生、饿殍满地,怎么还会有邪祟作怪?
苏柚脚尖一垫,飞上了房顶,俯瞰全州。整个大丰州黑暗死寂,看不清的房屋笼罩在血月之下,无处不散发着诡异的气息。
这是一个阵法,他觉得似乎在哪里看过。他一向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但此刻他居然记不起来了。
当夜,他手书一道密信,叫侍卫快马加鞭送去大理寺卿,然后开始等待回音。
第一日,热浪炙人,苏柚在州府大堂闭目打坐,全身被汗水浸透,滴水未进。
第二日,灼日当空,苏柚站在太阳底下,用布蒙着眼睛。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无能为力。
灾民们每日都聚在在州府门口,等了半天不见大门打开。未到三日之约,有的人悻然离去,有的人捡起旁边的石子往大门扔。
第三日,不管是户部还是大理寺,均没有任何回音,所有人都开始不安。
门外的灾民把州府大门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一个个端着碗,用筷子不停地敲击。侍卫们焦急如焚,搜遍了州府各个角落,却不见苏柚身影。
“说好的三日,怎么还把放粮,还把门关了。”
“果然还是骗我们,我就说,这些当官的怎么会管我们。”
“这些当官的,怎么回管我们的死活。”
“那我们也不管了。不能让他们好过。”
炎热的天气让灾民的怒气更加沸腾,他们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不停地用身体撞击铜门。铜门撞不动,便从院墙翻了进来。
侍卫们发现一个捆一个,不一会儿,墙角已经捆了七八个人了。
一个侍卫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既然苏相已经跑了,我们留在这里也没有意义,不如我们也跑了吧。”
刚说出来,便挨了一个结实的巴掌。
侍卫张凤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呵斥道:“你跟随苏相多年,他是临阵脱逃的人吗?我们在西辽的时候,辽国王子夜夜在大帐外提剑行走,他何曾逃脱。你要明白,我们不仅是宰相府的侍卫,我们还是保卫国家的士兵。只有因战而死,不能畏战而死。”
张凤说完一把把侍卫摔在墙上,侍卫从墙上滑落坐在地上不起,身边的侍卫都沉默不语。
半晌,站在张凤旁边的一个侍卫小声道:“可是,外面都是灾民,不是敌人。”
张凤望着头顶炙烤的太阳,听见墙外漫天的哭声、喊声、骂声、撞击声,在炎热的空气中浮动,叹了口气。
一个个灾民如蝗虫从围墙落下,直径向大门奔去,侍卫们不能杀,只有拦,奈何越墙而过的灾民越来越多,十几个侍卫一时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侍卫们背对背提着剑,慌张地看着眼神饥渴的灾民。
天色暗沉,遮天蔽日。铜门突然被打开,灾民们蜂拥进内院,满墙满地四处搜寻食物。
苏柚冷冷道:“我看到了。”
高若普道:“那大人应该知道,朝廷拨的粮食和银两就只有这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灾情不停,天一直不下雨,百姓天天要吃饭,这点银子实在不够啊。”
苏柚道:“你是想说,粮食和银两从户部拨下,先到道,再到州,再到县,中间有人私吞,导致赈灾不力。”
高若普眼睛一亮,立马道:“正是,大人明察秋毫。”
苏柚把薄薄的账簿扔到高若普头上,厉声道:“你账上的小米十两银子一担,大米十五两银子一担,你当是买黄金吗?”
高若普正了一下歪了的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捡起地上的账簿,答:“大人,大人,大丰州大旱,周边的粮食价格也上涨了,我是好不容易才从邻县买到粮食的。”
苏柚道:“当我是五岁小孩,你们奉旨去购赈灾粮食,哪个商家敢涨价或者不卖。你这知州,平日里趾高气昂,难道还唬不住这些商家?”
高若普顿时没有话语,左顾右盼周围站着的捕快,嘴里却只吐出几个字:“下官,下官……”
历来赈灾款,中间层层盘剥,最后到灾民手上更是所剩无几,朝廷屡禁不止,杀了一个贪官又来一个贪官。赈灾需要五百两,拨款就要五万两,赈灾需要八百两,拨款就需要八万两。可是,苏柚现在更气愤的是,现在就这五百两、八百两还到不了灾民手里。
苏柚狠道:“一路上得灾民都骨瘦如柴、气虚乏力,你却虎背熊腰、声如洪钟,来人,给我把他的衣服扒光掉在大门口,去后院,把他查得干干净净,看看到底有多肥。”
高若普面如死灰,伏地痛苦,大叫:“大人、大人,手下留情啊……啊……”。
烈日当空,草木都被烤得失去了生机,更别说人了,高若普白晃晃的身体掉在大门三天,已经变成一具尸体。
灾民们看到此景,先是惊愕,后麻木。除了食物,他们现在不想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侍卫在后院地窖里,发现了五千两黄金白银,数千方储藏的水、几千担发霉的大米和小米。
苏柚大怒,命令侍卫再鞭尸三天,将查到的五千两白银去邻县买了粮食和水,分发给灾民。又立刻传令户部,拨款五万两赈灾。
灾民听闻京城来人赈灾,刚逃荒和正准备逃的灾民纷纷回来,心中带着几分希望。
州府门口领取粮食和水的灾民排了十几里,太阳升起落下,天亮了又黑了,不出七日,粮食和水已经分发干净,却迟迟不见户部拨的赈灾款。
苏柚坐在府内的案桌上,手指不停地一次敲打桌面,心中不禁焦虑。是驿站传递除了问题?还是户部侍郎尚书这人出了什么问题?
明日起,已经没有食物和粮食分发了。眼下,要如何熬到下雨?
灾民一听到没有粮食和水分发了,立马像池里鲤鱼一样一窝蜂拥挤在门口,失望的嘶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来的可是古往今来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宰相苏柚啊,连他都不救他们,还指望谁来?
苏柚走到门口,头顶灼热的阳光刺进他浅色瞳孔中,让他眼睛生疼。空气炎热干燥,他闻到一股浓重的臭味,混杂着极度的失望和暴躁。
他望着底下乌泱泱想冲进州府的灾民,心中有黑浪起伏,大声道:“在下苏柚,是当今宰相。灾情朝廷已经知晓,特亲派我来救灾,只是大丰州距离京城数千里,赈灾款从京城运过来还需时日,大家再忍忍,再几日就会有粮食和水分发给大家。”
灾民们听到此话停止了躁动,一时间鸦雀无声,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对。
这时,从人群中传来一个沙哑的愤怒声音:“再几日是几日,我们已经等了三年了,朝廷何时管过我们。”
灾民们又开始低声窃语、暗暗向前蠕动。
“是啊,以往我们上交朝廷的粮食是最多的,现在却不管我们。”
“再这样下去就要饿死了,还信他们。”
“我不要饿死,为什么他们不死。”
苏柚自然没听清楚几百灾民们的话语,继续道:“如果不重视,就不会让我堂堂宰相亲自来赈灾,我苏柚承诺大家,三日内必定会有粮食和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之前那个沙哑的声音又响起:“那三日之内没有怎么办?”
苏柚指着挂在门口知州的尸体,斩钉截铁道:“那我的下场就犹如此人。”
灾民们顿时安静下来,饥渴的眼神多了几分惊讶和犹豫。此人愿以性命担保,大概是可以信任的。不一会,都端着空碗纷纷散去。
白日的闷热渐渐散去,苏柚站在州府院子中央,望着天上硕大的血色月亮,犹如看见洪水猛兽。
古语云:月若变色,将有灾殃。青为疾而忧,赤为蒸于兵,黄为德与喜,白为旱与丧,黑为水,人病且死。
他连忙叫张凤找来了三枚硬币,盘坐在院子中央摇卦,一共六爻,当他摇到第五爻的时候已经汗如雨下。
第六爻,卦成,大凶。
苏柚盘坐在地上,全身湿透,头和四肢如死物下垂。远远看去,犹如一只即将逝去的青鸟。
他抬头看见大门口悬挂的高若普,心中一阵混乱和凄凉。大丰之州,天下大乱,人间气弱,民死怨生。
千百年间,气数已尽,这是天意?
来往的侍卫看着院子中央的垂头丧气的苏柚,不知发生何事,不敢上前询问。
忽地一阵风裹着漫天的干沙而起,苏柚眼前芒沙一片,他不由得用手遮住眼睛。
再放下手,门梁上悬挂的高若普不见了,只剩捆扎的绳索晃动。他跑上前仔细看被切开的绳索,切口处有丝丝黑气,不是寻常的利器割开的。
这地方已经鸟不拉屎、寸草不生、饿殍满地,怎么还会有邪祟作怪?
苏柚脚尖一垫,飞上了房顶,俯瞰全州。整个大丰州黑暗死寂,看不清的房屋笼罩在血月之下,无处不散发着诡异的气息。
这是一个阵法,他觉得似乎在哪里看过。他一向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但此刻他居然记不起来了。
当夜,他手书一道密信,叫侍卫快马加鞭送去大理寺卿,然后开始等待回音。
第一日,热浪炙人,苏柚在州府大堂闭目打坐,全身被汗水浸透,滴水未进。
第二日,灼日当空,苏柚站在太阳底下,用布蒙着眼睛。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无能为力。
灾民们每日都聚在在州府门口,等了半天不见大门打开。未到三日之约,有的人悻然离去,有的人捡起旁边的石子往大门扔。
第三日,不管是户部还是大理寺,均没有任何回音,所有人都开始不安。
门外的灾民把州府大门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一个个端着碗,用筷子不停地敲击。侍卫们焦急如焚,搜遍了州府各个角落,却不见苏柚身影。
“说好的三日,怎么还把放粮,还把门关了。”
“果然还是骗我们,我就说,这些当官的怎么会管我们。”
“这些当官的,怎么回管我们的死活。”
“那我们也不管了。不能让他们好过。”
炎热的天气让灾民的怒气更加沸腾,他们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不停地用身体撞击铜门。铜门撞不动,便从院墙翻了进来。
侍卫们发现一个捆一个,不一会儿,墙角已经捆了七八个人了。
一个侍卫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既然苏相已经跑了,我们留在这里也没有意义,不如我们也跑了吧。”
刚说出来,便挨了一个结实的巴掌。
侍卫张凤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呵斥道:“你跟随苏相多年,他是临阵脱逃的人吗?我们在西辽的时候,辽国王子夜夜在大帐外提剑行走,他何曾逃脱。你要明白,我们不仅是宰相府的侍卫,我们还是保卫国家的士兵。只有因战而死,不能畏战而死。”
张凤说完一把把侍卫摔在墙上,侍卫从墙上滑落坐在地上不起,身边的侍卫都沉默不语。
半晌,站在张凤旁边的一个侍卫小声道:“可是,外面都是灾民,不是敌人。”
张凤望着头顶炙烤的太阳,听见墙外漫天的哭声、喊声、骂声、撞击声,在炎热的空气中浮动,叹了口气。
一个个灾民如蝗虫从围墙落下,直径向大门奔去,侍卫们不能杀,只有拦,奈何越墙而过的灾民越来越多,十几个侍卫一时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侍卫们背对背提着剑,慌张地看着眼神饥渴的灾民。
天色暗沉,遮天蔽日。铜门突然被打开,灾民们蜂拥进内院,满墙满地四处搜寻食物。
随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