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小说:
穿到古代创飞所有人
作者:
Europablah
二楼雅间内,临街的雕花窗户开着,房间内燃着上等的香料,房内两人对坐。
边鹰一身夏云灰暗纹衣衫,腰配白玉,换下了护身甲胄,他身上的肃杀之气也淡了些,不过神情仍然冷漠,令人生畏。
对面的人持一把象牙扇,扇柄雕琢精致,他轻摇几下,对上边鹰冷淡无波的脸,感到有些无奈。
“你离开五年,回来了倒也还是老样子,一张木头脸。”三皇子昝愈打趣道,“莫不是北疆呆久了,不乐意再与我见面?”
边鹰眼眸动了动,没有说话。
他出身不凡,与皇子们算是从小玩到大,三皇子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多半是说中了,“你真这么想?”
“回来,不好。”边鹰惜字如金。
三皇子瞪他,“怎么不好?风沙遍地的北境就好了?”
边鹰直直看着他,北疆虽寒苦,但他与将士们喝酒吃肉可比在这里快活了不知多少。
他回来的这几天,就已经将朝中局势大致摸清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作为朝中最强势的两位皇子,为争夺太子之位手段频出,你来我往,朝中大臣多半也在他们两人之中投注。
就连他父亲荣安侯,也在暗中筹谋。
不过,他不想卷入朝中纷争,待过段时日与北狄的谈判谈成,他便要回北疆了,他身为边军之首,不能长时间离开驻地。
大皇子也好,三皇子也罢,各怀心思,他只得与他们周旋。
他离开的几年里,他们的野心从来没变过,都想在今上之后,登上那个至尊之位。
三皇子被他盯着,也撑着气势盯回去。
“算了算了,你一向这样,我不与你计较。”三皇子合上折扇,亲自给他倒酒,“你回来几日了,皇兄没找你叙旧?”
边鹰老实回答,“谁找我,我都见。”
三皇子手一顿,笑意却不减,“他和你说了什么?”
边鹰右手食指点了几下桌面,难得有了笑意,“你找我又是为了什么?”
三皇子笑得更深了,“自然只是叙旧。”
边鹰不语,目光落在面前的酒杯上,酒香醇厚,但是他没心情喝。
话里话外没个诚意,都是试探。
两人一时无话。
这时外面一阵响动,守在雅间门口的侍卫马上移到栏杆处察看。
三皇子:“出去看看?”
雅间门从里打开,侍卫们忙禀明情况,“殿下,似乎有人起了争执。”
从房里出来的两人也往楼下看,只见一人躺在地上,几步外的少年面带笑意,嗓音清脆地说着惊人之语,让人一骇。
边鹰看着下面的身影,脑中浮现出一张清俊的脸。
此人是他回都城那天在街上看到的少年,翩然之姿立于人群外,十分引人侧目。
而那人此时却在骂人,与前几日仿若两人。
视线移到躺在地上的人,边鹰皱了皱眉。
三皇子倒是一副感兴趣的样子,但以边鹰对其的了解,他对半是觉得好玩,随口说一句罢了,上不得心。
不过是一场吵闹,边鹰不觉有何好听的。但三皇子没回雅间,他自然也不能转身就走,只能陪着人囫囵听着。
楼下,跑堂已经招呼其他人来把醉酒的客人送回府,这是位常客,他们酒楼的人对他早已面熟。客人间的争执,他们能劝就劝,劝不住由着去,财物损失了便要赔偿,若没有就好声好气劝人消气然后送客。
宋锦栗看着那个人像过年的猪一样被抬走,就觉得好笑。
他说的那些话没有对人的抱歉,只有纯粹的恶意,不得不承认,不背着道德的包袱,做人真的很爽。
但是他也不是见人就喷,他还是有点素质的。
跑堂的把被撞歪的桌椅摆正后,问他,“客官还要点什么?”
“不用了,结账。”
宋锦栗除了把饭菜钱结了,还多给了些请跑堂转交给酒楼掌柜,聊表歉意。
跑堂收了钱,笑眯眯地将人送出楼去,这位客官倒是懂得人情世故哈。
三皇子见人走了,才回到雅间,边鹰不主动说话,他就提话题。
“城西的事,你知道吗?”
“黄河水患的流民?”
“正是。”呷了一口茶,三皇子提到一件事,“如今朝中为派遣治理水患的官员争论不休,皇兄主动从皇子府的私库里划出钱来,在城西设粥棚,施粥流民。”
在三皇子看来,大皇子是在为自己搏个贤名,好笼络人心。
边鹰看他,等着他往下说。
“黄河水患马虎不得,以你之见,朝中何人能够胜任治水大使呢?”
“你想举荐何人?”
三皇子笑意愈浓,“我无意举荐,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大灾以后必有大疫……皇上自有定夺,用我多嘴?”
不过,大皇兄若是让他的人去了,他倒是可以给他们找点麻烦。
边鹰将他的神色尽收眼底,窗外街上,百姓们过着自己的日子,而掌生杀大权的人在为自己筹谋。
北境战争刚平定,黄河水患紧接而来,朝廷内各有所谋,波诡云谲,他实在不想掺和。
宋锦栗出了酒楼,没有回宋府,沿着街道拐来拐去地走着。
不知转过多少个路口,眼前的房屋高度比前面街道看到的要低,百姓的衣着也粗糙很多,脚下的石板路也变成了泥路。
他的装扮在这个格格不入,引得路上的人侧目瞥他。
被打量的人心思却没理会他们的目光,宋锦栗往里走,明显感觉这里比自己开始时身处的街道不一样,这里要破败得多。
都城分城东与城西,城东繁华,城西破落,在城西的居民也比城东的居民拮据,生活捉襟见肘。
自黄河水患的流民来到都城,都被安置在城西,不让他们碍了城东的大人的眼。流民们在这里聚集,城西居民自己都顾不上,又哪里能帮他们饱腹?
流民们沿街讨食,见城西实在是讨不上,也想着去城东,但是都被巡城护卫赶回来了。
他们一路走来早已饥肠辘辘,没有力气再多走动了,瘫坐或躺在地上听天由命。
幸好前两日有人发了善心,在城西几处街口开设了粥棚施粥,流民们都冲往粥棚等着得一眼粥水填肚子。
如今这个时辰,正是粥棚开着的时间,粥棚外排着几条队伍等着到自己打粥。
宋锦栗往从身边走过的流民的碗里看了一眼,碗里大部分都是水,都看不到米。
一天就喝这些怎么可能饱?
宋锦栗没经历过饥荒,但是饿肚子的难受他也是知道的,单靠几个粥棚根本不是救民之法,不过也聊胜于无。
他站在粥棚外看了许久,待最后一个流民领了粥才离开。
宋府。
宋夫人安排暗中跟着宋锦栗的其中一个家仆早早回到了府里向她告信,宋夫人得知后倒是没生气,不过蹙着的眉头也不见得她全不在意。
她让家仆退下,坐在厅中独自出神。
厅外烈日高悬,此时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过堂风拂来,带上低低的一声叹息。
宋锦栗没患失魂之症前,没几天就会来给她问安,自从病后,再没有来一次。她难得去他院里一趟,他也只是简单见礼后,就自顾自地刻木头,把她晾在一边,哪有之前听话的样子。
她不想多管,但是也不能放任他在外面胡来,思忖片刻后,她起身往宋锦栗院子去。
和松院内的一道墙前堆着不少竹子木头,石桌上摆着被劈开的竹筒,青色的竹皮被划出一道道痕迹,线条勾画间绘出惟妙惟肖的图案。
宋夫人没心情细看,草草扫一眼就往房里走,在屋里等宋锦栗回来。
她的仆从立在院门,瞧见宋锦栗的身影立马转身往屋里走。
“夫人,二公子回来了。”
回来就看到一个人坐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宋锦栗心情明显不爽,但碍于她是原主的母亲,他就算不认,也不得不顾及时代限制,维持表面的尊敬。
“母亲。”
宋夫人应了声就直奔主题,“你近日倒是总惦记着出去,外面有什么新鲜事惹你有了心思?”
“在府里待久了闷,出去换换心情。”
“我问你,你今日在乐食楼惹出事了?”
宋锦栗撩起眼皮,漫不经心地回答:“不是惹事,是出手相助。”
“不管是为什么,你腰间挂着腰牌,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不要给府里找麻烦,我和你父亲没有时间为你处理。”
“无需府里费心,不是杀头的事。”宋锦栗冷着脸。
宋夫人第一次听到别人和她这么说话,眉头皱起,“你怎么这么说话?越来越没规矩了!”
想起一个月前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莫名其妙不得章法的话,宋夫人脸色明显变了,“我不管你如何,以后开口说话顾忌些,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宋府,一点差池就是府上管教不严。”
宋锦栗嗤笑,管教不严?原主十几年的人生里他们有多少时间是管教的。
见他满不在意,她冷冷道:“你以前不爱出去,也不让我操心,以后就不要经常出去了。你大哥在宫里伴读,难得有时间回来你就多向他请教学问,我给你准备的书看了多少?”
他一个从小学习简体,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哪里看的进去那一堆繁体字和通篇的“之乎者也”,而且他已经吃过读书的苦了,不想再吃了。
“一字未看。”
“你!”宋夫人动怒了,“难道你要一辈子摆弄你的木头吗?日后如何立身?你大哥惊才风逸,你资质平庸又不思进取,整天没个正事,出门一趟还闹了事回来,你以后没我的同意再不得出府。”
说罢,挥袖而去。
这是给他下了禁足令?
草,一种植物。
宋锦栗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无语了。
放任了十几年没想着管,觉得他威胁到了宋府的面子就强迫他老实待在府里。
笑死了,他根本不会老实听话的好吧,他可不是以前的宋锦栗,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他喝了几口水给自己降火,余光扫到外面的身影,之前觉得不妨碍到他才没理,现在看来,身后老是跟着尾巴也不行啊。
他得想想办法,让外面的两个人不当别人的眼睛。
边鹰一身夏云灰暗纹衣衫,腰配白玉,换下了护身甲胄,他身上的肃杀之气也淡了些,不过神情仍然冷漠,令人生畏。
对面的人持一把象牙扇,扇柄雕琢精致,他轻摇几下,对上边鹰冷淡无波的脸,感到有些无奈。
“你离开五年,回来了倒也还是老样子,一张木头脸。”三皇子昝愈打趣道,“莫不是北疆呆久了,不乐意再与我见面?”
边鹰眼眸动了动,没有说话。
他出身不凡,与皇子们算是从小玩到大,三皇子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多半是说中了,“你真这么想?”
“回来,不好。”边鹰惜字如金。
三皇子瞪他,“怎么不好?风沙遍地的北境就好了?”
边鹰直直看着他,北疆虽寒苦,但他与将士们喝酒吃肉可比在这里快活了不知多少。
他回来的这几天,就已经将朝中局势大致摸清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作为朝中最强势的两位皇子,为争夺太子之位手段频出,你来我往,朝中大臣多半也在他们两人之中投注。
就连他父亲荣安侯,也在暗中筹谋。
不过,他不想卷入朝中纷争,待过段时日与北狄的谈判谈成,他便要回北疆了,他身为边军之首,不能长时间离开驻地。
大皇子也好,三皇子也罢,各怀心思,他只得与他们周旋。
他离开的几年里,他们的野心从来没变过,都想在今上之后,登上那个至尊之位。
三皇子被他盯着,也撑着气势盯回去。
“算了算了,你一向这样,我不与你计较。”三皇子合上折扇,亲自给他倒酒,“你回来几日了,皇兄没找你叙旧?”
边鹰老实回答,“谁找我,我都见。”
三皇子手一顿,笑意却不减,“他和你说了什么?”
边鹰右手食指点了几下桌面,难得有了笑意,“你找我又是为了什么?”
三皇子笑得更深了,“自然只是叙旧。”
边鹰不语,目光落在面前的酒杯上,酒香醇厚,但是他没心情喝。
话里话外没个诚意,都是试探。
两人一时无话。
这时外面一阵响动,守在雅间门口的侍卫马上移到栏杆处察看。
三皇子:“出去看看?”
雅间门从里打开,侍卫们忙禀明情况,“殿下,似乎有人起了争执。”
从房里出来的两人也往楼下看,只见一人躺在地上,几步外的少年面带笑意,嗓音清脆地说着惊人之语,让人一骇。
边鹰看着下面的身影,脑中浮现出一张清俊的脸。
此人是他回都城那天在街上看到的少年,翩然之姿立于人群外,十分引人侧目。
而那人此时却在骂人,与前几日仿若两人。
视线移到躺在地上的人,边鹰皱了皱眉。
三皇子倒是一副感兴趣的样子,但以边鹰对其的了解,他对半是觉得好玩,随口说一句罢了,上不得心。
不过是一场吵闹,边鹰不觉有何好听的。但三皇子没回雅间,他自然也不能转身就走,只能陪着人囫囵听着。
楼下,跑堂已经招呼其他人来把醉酒的客人送回府,这是位常客,他们酒楼的人对他早已面熟。客人间的争执,他们能劝就劝,劝不住由着去,财物损失了便要赔偿,若没有就好声好气劝人消气然后送客。
宋锦栗看着那个人像过年的猪一样被抬走,就觉得好笑。
他说的那些话没有对人的抱歉,只有纯粹的恶意,不得不承认,不背着道德的包袱,做人真的很爽。
但是他也不是见人就喷,他还是有点素质的。
跑堂的把被撞歪的桌椅摆正后,问他,“客官还要点什么?”
“不用了,结账。”
宋锦栗除了把饭菜钱结了,还多给了些请跑堂转交给酒楼掌柜,聊表歉意。
跑堂收了钱,笑眯眯地将人送出楼去,这位客官倒是懂得人情世故哈。
三皇子见人走了,才回到雅间,边鹰不主动说话,他就提话题。
“城西的事,你知道吗?”
“黄河水患的流民?”
“正是。”呷了一口茶,三皇子提到一件事,“如今朝中为派遣治理水患的官员争论不休,皇兄主动从皇子府的私库里划出钱来,在城西设粥棚,施粥流民。”
在三皇子看来,大皇子是在为自己搏个贤名,好笼络人心。
边鹰看他,等着他往下说。
“黄河水患马虎不得,以你之见,朝中何人能够胜任治水大使呢?”
“你想举荐何人?”
三皇子笑意愈浓,“我无意举荐,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大灾以后必有大疫……皇上自有定夺,用我多嘴?”
不过,大皇兄若是让他的人去了,他倒是可以给他们找点麻烦。
边鹰将他的神色尽收眼底,窗外街上,百姓们过着自己的日子,而掌生杀大权的人在为自己筹谋。
北境战争刚平定,黄河水患紧接而来,朝廷内各有所谋,波诡云谲,他实在不想掺和。
宋锦栗出了酒楼,没有回宋府,沿着街道拐来拐去地走着。
不知转过多少个路口,眼前的房屋高度比前面街道看到的要低,百姓的衣着也粗糙很多,脚下的石板路也变成了泥路。
他的装扮在这个格格不入,引得路上的人侧目瞥他。
被打量的人心思却没理会他们的目光,宋锦栗往里走,明显感觉这里比自己开始时身处的街道不一样,这里要破败得多。
都城分城东与城西,城东繁华,城西破落,在城西的居民也比城东的居民拮据,生活捉襟见肘。
自黄河水患的流民来到都城,都被安置在城西,不让他们碍了城东的大人的眼。流民们在这里聚集,城西居民自己都顾不上,又哪里能帮他们饱腹?
流民们沿街讨食,见城西实在是讨不上,也想着去城东,但是都被巡城护卫赶回来了。
他们一路走来早已饥肠辘辘,没有力气再多走动了,瘫坐或躺在地上听天由命。
幸好前两日有人发了善心,在城西几处街口开设了粥棚施粥,流民们都冲往粥棚等着得一眼粥水填肚子。
如今这个时辰,正是粥棚开着的时间,粥棚外排着几条队伍等着到自己打粥。
宋锦栗往从身边走过的流民的碗里看了一眼,碗里大部分都是水,都看不到米。
一天就喝这些怎么可能饱?
宋锦栗没经历过饥荒,但是饿肚子的难受他也是知道的,单靠几个粥棚根本不是救民之法,不过也聊胜于无。
他站在粥棚外看了许久,待最后一个流民领了粥才离开。
宋府。
宋夫人安排暗中跟着宋锦栗的其中一个家仆早早回到了府里向她告信,宋夫人得知后倒是没生气,不过蹙着的眉头也不见得她全不在意。
她让家仆退下,坐在厅中独自出神。
厅外烈日高悬,此时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过堂风拂来,带上低低的一声叹息。
宋锦栗没患失魂之症前,没几天就会来给她问安,自从病后,再没有来一次。她难得去他院里一趟,他也只是简单见礼后,就自顾自地刻木头,把她晾在一边,哪有之前听话的样子。
她不想多管,但是也不能放任他在外面胡来,思忖片刻后,她起身往宋锦栗院子去。
和松院内的一道墙前堆着不少竹子木头,石桌上摆着被劈开的竹筒,青色的竹皮被划出一道道痕迹,线条勾画间绘出惟妙惟肖的图案。
宋夫人没心情细看,草草扫一眼就往房里走,在屋里等宋锦栗回来。
她的仆从立在院门,瞧见宋锦栗的身影立马转身往屋里走。
“夫人,二公子回来了。”
回来就看到一个人坐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宋锦栗心情明显不爽,但碍于她是原主的母亲,他就算不认,也不得不顾及时代限制,维持表面的尊敬。
“母亲。”
宋夫人应了声就直奔主题,“你近日倒是总惦记着出去,外面有什么新鲜事惹你有了心思?”
“在府里待久了闷,出去换换心情。”
“我问你,你今日在乐食楼惹出事了?”
宋锦栗撩起眼皮,漫不经心地回答:“不是惹事,是出手相助。”
“不管是为什么,你腰间挂着腰牌,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不要给府里找麻烦,我和你父亲没有时间为你处理。”
“无需府里费心,不是杀头的事。”宋锦栗冷着脸。
宋夫人第一次听到别人和她这么说话,眉头皱起,“你怎么这么说话?越来越没规矩了!”
想起一个月前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莫名其妙不得章法的话,宋夫人脸色明显变了,“我不管你如何,以后开口说话顾忌些,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宋府,一点差池就是府上管教不严。”
宋锦栗嗤笑,管教不严?原主十几年的人生里他们有多少时间是管教的。
见他满不在意,她冷冷道:“你以前不爱出去,也不让我操心,以后就不要经常出去了。你大哥在宫里伴读,难得有时间回来你就多向他请教学问,我给你准备的书看了多少?”
他一个从小学习简体,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哪里看的进去那一堆繁体字和通篇的“之乎者也”,而且他已经吃过读书的苦了,不想再吃了。
“一字未看。”
“你!”宋夫人动怒了,“难道你要一辈子摆弄你的木头吗?日后如何立身?你大哥惊才风逸,你资质平庸又不思进取,整天没个正事,出门一趟还闹了事回来,你以后没我的同意再不得出府。”
说罢,挥袖而去。
这是给他下了禁足令?
草,一种植物。
宋锦栗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无语了。
放任了十几年没想着管,觉得他威胁到了宋府的面子就强迫他老实待在府里。
笑死了,他根本不会老实听话的好吧,他可不是以前的宋锦栗,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他喝了几口水给自己降火,余光扫到外面的身影,之前觉得不妨碍到他才没理,现在看来,身后老是跟着尾巴也不行啊。
他得想想办法,让外面的两个人不当别人的眼睛。
随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