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文。诸位看官,但凡佛经开卷,必见这四句偈子,点明了佛法的无上高深与珍稀难得。能有机缘得见、听闻,进而理解、依教奉行,那可是莫大的福报,为的就是体悟如来的真谛。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咱们接着上回书,正说到这个小回目,叫做“陷虎穴金星解厄”,这可是大唐三藏法师西天取经路上遇见的头一批妖怪。刚一出城,离开长安已然有段距离了,您瞧《西游记》里所写,那地方名曰河州卫,正是甘青交界之处。想当年三藏辞别八水长安,行至这黄沙漫天的边陲之地。列位试想——荒山野岭间忽闻“扑通”一声巨响,三藏法师连同座下马匹以及身旁侍奉的俩童子,惊慌失措间,一并坠入那黑黢黢的虎穴、陷坑之内!这一劫暗含两难:“出城逢虎”乃第五难,“落坑折从”即第六难,妥妥地记入那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您瞧,那老虎成精化作的寅将军,据专家考证,应是华北虎,可不是华南虎,在当时,甘肃、青海这一带真有老虎出没,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据说至今那儿还留着个叫老虎沟的地名,可见是实打实的虎乡,那老虎修炼多年成了精。
《西游记》里写着,除了寅将军,还有熊将军、牛处士,这仨家伙合伙,打起了唐僧的主意。亏得大唐天子赐给唐三藏两个小童儿,一胖一瘦,一个姓王,一个姓李。前文也提过,这俩孩子替唐三藏挡了一劫,仨妖精一合计,要把胖子清蒸,瘦子煨汤,先拿这俩开了刀,唐三藏才暂时保住一命。
好在太白金星及时现身,把唐三藏从虎穴里解救出来。三藏法师一看,这是神仙呐,可再瞅瞅,两个小童子没了,都让妖精给害了,心里就犯嘀咕:“我这再往前走,要是还遇到妖精,可咋整?还有啥困难等着我?”想到这儿,三藏法师双手合十,求道:“仙长,求您再护送我一程如何?”太白金星拂尘一晃,不紧不慢地说道:“法师不必忧虑,前途自有高徒相助。莫要害怕,大胆地往前走。”说罢,一道金光闪过,太白金星跨鹤而去。
三藏法师瞧着太白金星离去的方向,心里暗忖:“他说前途有高徒,可这徒弟啥模样?我如今单人独骑,驮着行囊,孤孤单单地朝前赶路。”
就这样,三藏法师拉着马,非止一日,一步一步离开河州卫,继续往西。一路上,他心里不住地盘算:“这前途未卜啊,太白金星虽说点化我有徒弟帮衬,可这徒弟到底啥模样?在哪能碰上?收不收得到?要是不收徒弟,谁能助我西天取经?头一个徒弟至关重要啊!”想到这儿,他不禁苦笑:“我在鸿福寺修行时,还曾收有几位徒弟,如今倒好,孤苦伶仃,没人帮衬。”
走着走着,抬头一瞧,又一座高山横在眼前。这山连山,山套山,山岭相接,层峦叠嶂,山势错落,犬牙交错,山下是一片密树丛林,古木参天。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不见人影。三藏法师一撩僧袍,牵着马,迈步踏上小道。走进树林,此时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寒冷。前文交代,三藏法师是贞观十三年九月中旬离的长安,这一路走到此地,秋风宛如凋零的画师,一路挥洒,将山林染得满目枯黄,寒意仿若细密的针芒,悄然刺入肌肤。进了山林,阳光都被茂密枝叶遮挡,呜~一阵狂风“呼呼”地卷过来,吹得那树梢“嘎吱嘎吱”直摇晃,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再摸摸肚子,只觉腹中饥肠辘辘,伸手在马匹驮着的行囊里摸索,这才惊觉带来的干粮早已吃得一干二净。腹中咕咕作响,干粮没了踪影,他只得拉着马,沿着羊肠小道,缓缓走进树林。
三藏法师抬眼向前望去,周遭一片死寂,不见半点人烟,莫说村庄屋舍,就连个歇脚的茅棚都寻不着。他心中暗自叫苦:“这要走到何时才能遇见个人呢?哪怕有个小村子,让我讨口饭吃也好啊,实在是饿得难受。”一边想着,一边拉着马,艰难地穿过这片树林。
好不容易过了树林,眼前出现一片稍显开阔的地势。三藏法师累得气喘吁吁,把马拴在树上,自己扶着树干,长舒一口气,打算歇一歇。刚想挨着树根坐下,后背靠树打个盹儿,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吹得树梢剧烈摇晃。紧接着,一股腥臭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三藏法师心中一惊,还未及反应,耳边便传来一声震得山林颤抖的虎啸。
三藏法师惊得三魂出窍,暗自思忖:“怎么又碰上老虎了?我这真是走一步倒霉一步,刚躲开那寅将军,那只成精的老虎,怎的走到这儿又有虎啸?也不知这是成了精的,还是普通老虎,反正不管哪种,碰上了都要吃人啊!我怎么就这么倒霉?”
他战战兢兢地抬头望去,只见一只斑斓猛虎从山梁上迅猛扑下。那老虎体型硕大,模样凶恶至极,吓得三藏法师浑身发抖,腮帮子都跟着哆嗦起来。慌乱之中,他本想爬树躲避,可平日里参禅打坐还行,双腿一盘,安然入定,他倒是驾轻就熟,这爬树的本事,他却从未练过。莫说是此刻被老虎吓得六神无主,就算平日里闲来无事,让他爬树,他也够呛能爬得上去。
三藏法师躲到树后,偷眼观瞧,只见这老虎,头大耳尖毛梢黄,项短脖粗尾巴长,爪似钢钩牙似剑,一对怪眼分阴阳。顶梁之上一个字,三横一竖念个王,百兽之中它为主,人人称它兽中王。果真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有道是“饿虎入林,百兽皆惊,何况人乎”,三藏法师虽有修行在身,可此情此景,也吓得够呛。
老虎显然是嗅到了人的气息,眼中透着贪婪,朝着三藏法师藏身之处奔了过来,边走边发出阵阵咆哮,那股带着腥臭的恶风扑面而来,三藏法师吓得想叫嚷,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任凭怎么使劲,声音就是卡在嗓子眼,出不来。他双腿发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虎越来越近,满心惊恐,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耳边一声暴喝:“呔!山猫休得伤人,你家爷爷来也!”这一嗓子,仿若半空之中炸响一记霹雳,震得山谷嗡嗡作响。三藏法师躲在树后,顺着声音的方向瞧去,只见一位壮士大步流星地奔来。
这位壮士,身高丈二,头戴一顶青缎子抽口六棱壮帽,帽檐上倒插三支凤尾金翎;身穿青缎子紧身箭袖,胸前十字袢,肋下寸排蝴蝶纽扣,腰系五色丝鸾大带,足蹬薄底快靴。面如黑铁,眼似铜铃,手执一柄镔铁点钢叉,端的威风凛凛!
壮士这一喊,径直朝着老虎冲了过去。那老虎闻声,扭头看向来人,说来也怪,竟像是见了克星一般,“嗖”地一下,转身就跑。三藏法师在树后看得真切,暗自纳闷:这壮士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把老虎吓得这般狼狈逃窜?
老虎跑了,壮士哪肯罢休,提着钢叉紧追不舍,口中还喊道:“山猫别跑,今儿晚上家里没饭了,非逮着你不可!”他迈开大步,脚底生风,紧紧跟在老虎后面。那老虎慌不择路,一路狂奔,转眼间跑到一处山梁之上。再往前,竟是万丈悬崖,虽说老虎素有翻山越岭的能耐,可眼前这悬崖对面空空荡荡,毫无落脚之处,已然是穷途末路。
壮士随后追到,老虎见退无可退,心中一横,转过身来,前半身压低,后半身高高翘起,尾巴来回甩动,虎目圆睁,死死盯着壮士,喉咙里发出阵阵低吼声,似是在心里说:“爷们,干嘛呀?我怕了你得了。干什么呀?这么紧紧不放的,真拿我当病猫了?跟他打不打?我要不打后头也没路了。”
说时迟那时快,那老虎仿若一道黑色的闪电划过山林,仰头发出一声震彻山谷的长嘶,恰似洪钟鸣响,刹那间惊飞了周边的鸟雀,打破了这山间原有的静谧。紧接着,它全身肌肉紧绷,如拉满弦的强弓,猛然发动攻击,使出那令百兽望风而逃的看家本领——一扑、二打、三摆尾。只见它后肢猛地一蹬,借力高高跃起,庞大的身躯在空中舒展开来,张牙舞爪直扑壮士咽喉,两只前爪好似两把寒光闪闪的钢钩,带着一股腥风,恨不得瞬间将眼前之人撕成碎片。
壮士却仿若久经沙场的战将,面对这致命一击,不慌不忙,眼神中透着冷峻与无畏,侧身一闪,那速度快若疾风,身形一晃之间,便让过了这只老虎的头一下,老虎扑了个空,重重地落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
老虎恼羞成怒,哪肯善罢甘休,第二下它腰身一拧,如陀螺般旋转,用后胯往外使劲一打,带起呼呼的风声,力道之大,仿若能把一棵小树拦腰折断。壮士依旧沉稳如山,脚下轻点,如同飞燕掠水般往旁边一侧身,纵身跳开,轻松避开这凌厉一击,老虎再次扑空,气得它双目圆睁,喉咙里发出阵阵低沉、仿若雷鸣般的咆哮。
紧接着,老虎使出第三招,那尾巴扑棱棱地甩动起来,好似一根碗口粗的实心大棒子,带着千钧之力横扫而来,所过之处,草木尽折,碎石飞溅,这要是扫上一溜滚,打在人身上,非得筋断骨折不可。
这位壮士恰似水中蛟龙,闪展腾挪之间,身形灵动无比,跟着老虎打斗在一起,你来我往,一扑两扑,一打两打,一时间,人与虎的身影在山林间交错纵横,分不清彼此,只惊得周围飞鸟四散,走兽奔逃,地上的落叶被劲风卷得漫天飞舞。
就在这激烈缠斗之中,老虎一个没留神,壮士瞅准时机,在旁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伸手,“砰”的一声,精准地把这虎脖子给抓住。各位看官,您若是养过猫就知晓,其实猫科动物没脖子,它们颈后有块松皮,您要是拎猫,一拎那松皮就给提了起来了。这壮士,一把攥住老虎颈后的那块松皮,抬腿一跨,如鹞子翻身般骑在虎背上,身上一使劲,往下一压,仿若泰山压顶,摁住虎头,抡起拳头,“啪啪啪”,就是三拳两脚能把老虎打死吗?那可绝无可能。
《水浒传》里写武松三拳两脚打死景阳冈老虎,可据科学考证,这实在是天方夜谭,老虎的头盖骨极硬,莫说是凡人的拳头,就算拿枪用子弹去打,都未见得能打穿,您说这人得有多大劲?拳头梆梆梆,三拳把老虎打死?不可能,这位壮士摁住虎头,一顿拳头下去,虽说没能把老虎的天灵盖打碎,倒是把老虎打得眼前直冒金星,脑袋晕乎乎地直打转,仿若喝醉了酒的莽汉,脚步踉跄。
壮士摁住虎头,顺势往后一捋虎尾,本想效仿古人来个力拔山兮,把老虎举起来,哪晓得这一捋没抓稳,老虎猛地一晃,凭借着骨子里的野性与蛮力,往前一挺身,“蹭”的一下挣脱出去。壮士手一滑,不禁又气又恼地叫道:“嘿!今儿这只‘大猫’怎么这么难逮?还得跟它玩命!”说着,他蹭蹭蹭往前紧追几步,脚下生风,一伸手,“嘭”的一声,揪住了老虎尾巴,一只手揪住尾巴,另一只手顺势往前一倒,抓住尾巴根,使出浑身力气往后使劲一拽。老虎拼命往前蹿,爪子在地上挠出好几道深沟,泥土飞溅,可还是被壮士硬生生地拽了回来,这一人一虎较上了劲,仿若拔河一般,僵持不下。
壮士这回是真急了,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仿若雷公怒吼,使足了劲抡起老虎尾巴。您瞧见过运动会里扔链球吧?就跟那意思差不多。但见他两膀一晃千斤力,身上的肌肉鼓起,如同小山丘一般,提着虎尾“呜——”地抡将起来,直转得飞沙走石,狂风呼啸,恰似那风车儿滴溜溜转了三圈半,周围的树木被劲风刮得东倒西歪,枝叶漫天。然后猛地一撒手,旁边正好有一块砾石,老虎被甩出去,“砰”地正摔在砾石上,只听“咔嚓”一声,老虎的肋腰骨折了,断骨从身子里刺出来,疼得它一声惨叫,瘫倒在地,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汩汩流出,浸染了周边的土地。即便摔成这样,老虎还挣扎着想站起来,依旧凶恶无比,晃晃悠悠地,脚底下直打晃,口中发出微弱却依旧透着凶狠的嘶吼。
壮士赶过来,双手抵住虎头,仿若与死神搏斗,照着砾石狠狠撞了三下,每一下都好似重锤敲击,老虎脑浆迸裂,彻底没了动静,双眼圆睁,却没了神采,唯有那庞大的身躯还微微抽搐着。这还不算完,壮士又抄起镔铁三股叉,“啪啪啪”,冲着老虎肚子就是一阵猛戳,一叉下去三个眼,列位看官细算来,三九二十七,钢叉下去便是九个血窟窿,就这么几下,老虎彻底断了气,山林间终于恢复了平静,唯有那血腥之气,还在空气中弥漫不散。
壮士力气可真大,一弯腰抄起老虎身子,往肩上一背,迈开大步腾腾地往山下走。走到树林边上一瞧,只见三藏法师吓得瘫软在地,正坐在树根底下呢。等看见壮士拎着老虎从山上下来,三藏法师赶忙双手合十,说道:“壮士,多谢你搭救贫僧性命,敢问壮士姓字名谁?”
“哟,法师,您从哪儿来啊?”壮士问道。
“贫僧从长安而来,奉天子旨意,往西天取经去。”三藏法师答道。
“哎呦,法师,您是钦差和尚?”壮士一脸惊讶。
三藏法师听了,略一思忖,心想这称呼虽说新奇,倒也没错,自己奉唐王之命,可不就是钦差嘛,便点头应道:“壮士,您贵姓啊?”
“法师,我姓刘,叫刘伯钦,旁人都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镇山太保,祖祖辈辈在这山中打猎为生,山里的豺狼虎豹见了我,没有不害怕的。”
三藏法师一听,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那老虎瞧见镇山太保,吓得掉头就跑,不禁赞叹道:“壮士真乃神人也,多谢壮士救我性命。”
“法师,不必客气!”刘伯钦爽朗地笑道,“您既然是从长安城来的圣僧,到我家中住上几天吧。”
“嗯,只是多有打扰。”三藏法师有些犹豫。
“不碍事,不碍事,家中还有老母,一块儿来吧,跟我走,不必害怕,此处还是大唐国土,咱们都是一家人。”刘伯钦热情地招呼着。
说着,刘伯钦背着死虎,三藏法师牵着马,跟着镇山太保刘伯钦下了山,转过几道弯,来到一处小小的山村。村子不大,几户人家而已。进了村子,有个小院,四周用篱笆墙围着,当中一道柴门。刘伯钦到了自家门口,一推柴门,大步迈进院子,高声喊道:“娘啊,有贵客到了,快出来迎接!”说着,把身上那只死虎往地上“扑通”一扔,又嚷道:“娘啊,快来快来,有圣僧到咱家了。”
话音刚落,从屋里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走到院子里,瞥了一眼地上的老虎,说道:“哟,今儿又有收获了。”
刘伯钦笑着应道:“娘,今儿晚上咱们有肉吃啦。娘,您瞧,这是从长安城来的钦差和尚。”
老太太的目光落在三藏法师身上,细细端详,不禁赞叹:“哎呦,这位僧人长得可真好啊,气质高贵。”上文曾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初见三藏法师时,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其实后来唐王在《大唐圣教序》里所写,形容这法师是“松风水月之姿,仙露明珠之质”,人长得好,气质更是超凡脱俗。就连这山村中的老太太瞧了,都忍不住夸赞。
“圣僧,快进屋中坐。”老太太热情地将三藏法师让进屋里。
刘伯钦娶了媳妇,此时也把妻子叫了出来,见过从长安城来的圣僧。这一家子就三口人,家境颇为简单,瞧这屋子里的陈设,便能看出生活条件一般,全靠打猎为生。一家人都与三藏法师打过招呼后,刘伯钦说道:“您陪着钦差和尚说说话,我和媳妇到后头预备晚饭去。”
“好好好,你们去吧。”老太太坐在屋里,陪着三藏法师叙起家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咱们接着上回书,正说到这个小回目,叫做“陷虎穴金星解厄”,这可是大唐三藏法师西天取经路上遇见的头一批妖怪。刚一出城,离开长安已然有段距离了,您瞧《西游记》里所写,那地方名曰河州卫,正是甘青交界之处。想当年三藏辞别八水长安,行至这黄沙漫天的边陲之地。列位试想——荒山野岭间忽闻“扑通”一声巨响,三藏法师连同座下马匹以及身旁侍奉的俩童子,惊慌失措间,一并坠入那黑黢黢的虎穴、陷坑之内!这一劫暗含两难:“出城逢虎”乃第五难,“落坑折从”即第六难,妥妥地记入那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您瞧,那老虎成精化作的寅将军,据专家考证,应是华北虎,可不是华南虎,在当时,甘肃、青海这一带真有老虎出没,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据说至今那儿还留着个叫老虎沟的地名,可见是实打实的虎乡,那老虎修炼多年成了精。
《西游记》里写着,除了寅将军,还有熊将军、牛处士,这仨家伙合伙,打起了唐僧的主意。亏得大唐天子赐给唐三藏两个小童儿,一胖一瘦,一个姓王,一个姓李。前文也提过,这俩孩子替唐三藏挡了一劫,仨妖精一合计,要把胖子清蒸,瘦子煨汤,先拿这俩开了刀,唐三藏才暂时保住一命。
好在太白金星及时现身,把唐三藏从虎穴里解救出来。三藏法师一看,这是神仙呐,可再瞅瞅,两个小童子没了,都让妖精给害了,心里就犯嘀咕:“我这再往前走,要是还遇到妖精,可咋整?还有啥困难等着我?”想到这儿,三藏法师双手合十,求道:“仙长,求您再护送我一程如何?”太白金星拂尘一晃,不紧不慢地说道:“法师不必忧虑,前途自有高徒相助。莫要害怕,大胆地往前走。”说罢,一道金光闪过,太白金星跨鹤而去。
三藏法师瞧着太白金星离去的方向,心里暗忖:“他说前途有高徒,可这徒弟啥模样?我如今单人独骑,驮着行囊,孤孤单单地朝前赶路。”
就这样,三藏法师拉着马,非止一日,一步一步离开河州卫,继续往西。一路上,他心里不住地盘算:“这前途未卜啊,太白金星虽说点化我有徒弟帮衬,可这徒弟到底啥模样?在哪能碰上?收不收得到?要是不收徒弟,谁能助我西天取经?头一个徒弟至关重要啊!”想到这儿,他不禁苦笑:“我在鸿福寺修行时,还曾收有几位徒弟,如今倒好,孤苦伶仃,没人帮衬。”
走着走着,抬头一瞧,又一座高山横在眼前。这山连山,山套山,山岭相接,层峦叠嶂,山势错落,犬牙交错,山下是一片密树丛林,古木参天。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不见人影。三藏法师一撩僧袍,牵着马,迈步踏上小道。走进树林,此时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寒冷。前文交代,三藏法师是贞观十三年九月中旬离的长安,这一路走到此地,秋风宛如凋零的画师,一路挥洒,将山林染得满目枯黄,寒意仿若细密的针芒,悄然刺入肌肤。进了山林,阳光都被茂密枝叶遮挡,呜~一阵狂风“呼呼”地卷过来,吹得那树梢“嘎吱嘎吱”直摇晃,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再摸摸肚子,只觉腹中饥肠辘辘,伸手在马匹驮着的行囊里摸索,这才惊觉带来的干粮早已吃得一干二净。腹中咕咕作响,干粮没了踪影,他只得拉着马,沿着羊肠小道,缓缓走进树林。
三藏法师抬眼向前望去,周遭一片死寂,不见半点人烟,莫说村庄屋舍,就连个歇脚的茅棚都寻不着。他心中暗自叫苦:“这要走到何时才能遇见个人呢?哪怕有个小村子,让我讨口饭吃也好啊,实在是饿得难受。”一边想着,一边拉着马,艰难地穿过这片树林。
好不容易过了树林,眼前出现一片稍显开阔的地势。三藏法师累得气喘吁吁,把马拴在树上,自己扶着树干,长舒一口气,打算歇一歇。刚想挨着树根坐下,后背靠树打个盹儿,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吹得树梢剧烈摇晃。紧接着,一股腥臭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三藏法师心中一惊,还未及反应,耳边便传来一声震得山林颤抖的虎啸。
三藏法师惊得三魂出窍,暗自思忖:“怎么又碰上老虎了?我这真是走一步倒霉一步,刚躲开那寅将军,那只成精的老虎,怎的走到这儿又有虎啸?也不知这是成了精的,还是普通老虎,反正不管哪种,碰上了都要吃人啊!我怎么就这么倒霉?”
他战战兢兢地抬头望去,只见一只斑斓猛虎从山梁上迅猛扑下。那老虎体型硕大,模样凶恶至极,吓得三藏法师浑身发抖,腮帮子都跟着哆嗦起来。慌乱之中,他本想爬树躲避,可平日里参禅打坐还行,双腿一盘,安然入定,他倒是驾轻就熟,这爬树的本事,他却从未练过。莫说是此刻被老虎吓得六神无主,就算平日里闲来无事,让他爬树,他也够呛能爬得上去。
三藏法师躲到树后,偷眼观瞧,只见这老虎,头大耳尖毛梢黄,项短脖粗尾巴长,爪似钢钩牙似剑,一对怪眼分阴阳。顶梁之上一个字,三横一竖念个王,百兽之中它为主,人人称它兽中王。果真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有道是“饿虎入林,百兽皆惊,何况人乎”,三藏法师虽有修行在身,可此情此景,也吓得够呛。
老虎显然是嗅到了人的气息,眼中透着贪婪,朝着三藏法师藏身之处奔了过来,边走边发出阵阵咆哮,那股带着腥臭的恶风扑面而来,三藏法师吓得想叫嚷,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任凭怎么使劲,声音就是卡在嗓子眼,出不来。他双腿发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虎越来越近,满心惊恐,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耳边一声暴喝:“呔!山猫休得伤人,你家爷爷来也!”这一嗓子,仿若半空之中炸响一记霹雳,震得山谷嗡嗡作响。三藏法师躲在树后,顺着声音的方向瞧去,只见一位壮士大步流星地奔来。
这位壮士,身高丈二,头戴一顶青缎子抽口六棱壮帽,帽檐上倒插三支凤尾金翎;身穿青缎子紧身箭袖,胸前十字袢,肋下寸排蝴蝶纽扣,腰系五色丝鸾大带,足蹬薄底快靴。面如黑铁,眼似铜铃,手执一柄镔铁点钢叉,端的威风凛凛!
壮士这一喊,径直朝着老虎冲了过去。那老虎闻声,扭头看向来人,说来也怪,竟像是见了克星一般,“嗖”地一下,转身就跑。三藏法师在树后看得真切,暗自纳闷:这壮士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把老虎吓得这般狼狈逃窜?
老虎跑了,壮士哪肯罢休,提着钢叉紧追不舍,口中还喊道:“山猫别跑,今儿晚上家里没饭了,非逮着你不可!”他迈开大步,脚底生风,紧紧跟在老虎后面。那老虎慌不择路,一路狂奔,转眼间跑到一处山梁之上。再往前,竟是万丈悬崖,虽说老虎素有翻山越岭的能耐,可眼前这悬崖对面空空荡荡,毫无落脚之处,已然是穷途末路。
壮士随后追到,老虎见退无可退,心中一横,转过身来,前半身压低,后半身高高翘起,尾巴来回甩动,虎目圆睁,死死盯着壮士,喉咙里发出阵阵低吼声,似是在心里说:“爷们,干嘛呀?我怕了你得了。干什么呀?这么紧紧不放的,真拿我当病猫了?跟他打不打?我要不打后头也没路了。”
说时迟那时快,那老虎仿若一道黑色的闪电划过山林,仰头发出一声震彻山谷的长嘶,恰似洪钟鸣响,刹那间惊飞了周边的鸟雀,打破了这山间原有的静谧。紧接着,它全身肌肉紧绷,如拉满弦的强弓,猛然发动攻击,使出那令百兽望风而逃的看家本领——一扑、二打、三摆尾。只见它后肢猛地一蹬,借力高高跃起,庞大的身躯在空中舒展开来,张牙舞爪直扑壮士咽喉,两只前爪好似两把寒光闪闪的钢钩,带着一股腥风,恨不得瞬间将眼前之人撕成碎片。
壮士却仿若久经沙场的战将,面对这致命一击,不慌不忙,眼神中透着冷峻与无畏,侧身一闪,那速度快若疾风,身形一晃之间,便让过了这只老虎的头一下,老虎扑了个空,重重地落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
老虎恼羞成怒,哪肯善罢甘休,第二下它腰身一拧,如陀螺般旋转,用后胯往外使劲一打,带起呼呼的风声,力道之大,仿若能把一棵小树拦腰折断。壮士依旧沉稳如山,脚下轻点,如同飞燕掠水般往旁边一侧身,纵身跳开,轻松避开这凌厉一击,老虎再次扑空,气得它双目圆睁,喉咙里发出阵阵低沉、仿若雷鸣般的咆哮。
紧接着,老虎使出第三招,那尾巴扑棱棱地甩动起来,好似一根碗口粗的实心大棒子,带着千钧之力横扫而来,所过之处,草木尽折,碎石飞溅,这要是扫上一溜滚,打在人身上,非得筋断骨折不可。
这位壮士恰似水中蛟龙,闪展腾挪之间,身形灵动无比,跟着老虎打斗在一起,你来我往,一扑两扑,一打两打,一时间,人与虎的身影在山林间交错纵横,分不清彼此,只惊得周围飞鸟四散,走兽奔逃,地上的落叶被劲风卷得漫天飞舞。
就在这激烈缠斗之中,老虎一个没留神,壮士瞅准时机,在旁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伸手,“砰”的一声,精准地把这虎脖子给抓住。各位看官,您若是养过猫就知晓,其实猫科动物没脖子,它们颈后有块松皮,您要是拎猫,一拎那松皮就给提了起来了。这壮士,一把攥住老虎颈后的那块松皮,抬腿一跨,如鹞子翻身般骑在虎背上,身上一使劲,往下一压,仿若泰山压顶,摁住虎头,抡起拳头,“啪啪啪”,就是三拳两脚能把老虎打死吗?那可绝无可能。
《水浒传》里写武松三拳两脚打死景阳冈老虎,可据科学考证,这实在是天方夜谭,老虎的头盖骨极硬,莫说是凡人的拳头,就算拿枪用子弹去打,都未见得能打穿,您说这人得有多大劲?拳头梆梆梆,三拳把老虎打死?不可能,这位壮士摁住虎头,一顿拳头下去,虽说没能把老虎的天灵盖打碎,倒是把老虎打得眼前直冒金星,脑袋晕乎乎地直打转,仿若喝醉了酒的莽汉,脚步踉跄。
壮士摁住虎头,顺势往后一捋虎尾,本想效仿古人来个力拔山兮,把老虎举起来,哪晓得这一捋没抓稳,老虎猛地一晃,凭借着骨子里的野性与蛮力,往前一挺身,“蹭”的一下挣脱出去。壮士手一滑,不禁又气又恼地叫道:“嘿!今儿这只‘大猫’怎么这么难逮?还得跟它玩命!”说着,他蹭蹭蹭往前紧追几步,脚下生风,一伸手,“嘭”的一声,揪住了老虎尾巴,一只手揪住尾巴,另一只手顺势往前一倒,抓住尾巴根,使出浑身力气往后使劲一拽。老虎拼命往前蹿,爪子在地上挠出好几道深沟,泥土飞溅,可还是被壮士硬生生地拽了回来,这一人一虎较上了劲,仿若拔河一般,僵持不下。
壮士这回是真急了,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仿若雷公怒吼,使足了劲抡起老虎尾巴。您瞧见过运动会里扔链球吧?就跟那意思差不多。但见他两膀一晃千斤力,身上的肌肉鼓起,如同小山丘一般,提着虎尾“呜——”地抡将起来,直转得飞沙走石,狂风呼啸,恰似那风车儿滴溜溜转了三圈半,周围的树木被劲风刮得东倒西歪,枝叶漫天。然后猛地一撒手,旁边正好有一块砾石,老虎被甩出去,“砰”地正摔在砾石上,只听“咔嚓”一声,老虎的肋腰骨折了,断骨从身子里刺出来,疼得它一声惨叫,瘫倒在地,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汩汩流出,浸染了周边的土地。即便摔成这样,老虎还挣扎着想站起来,依旧凶恶无比,晃晃悠悠地,脚底下直打晃,口中发出微弱却依旧透着凶狠的嘶吼。
壮士赶过来,双手抵住虎头,仿若与死神搏斗,照着砾石狠狠撞了三下,每一下都好似重锤敲击,老虎脑浆迸裂,彻底没了动静,双眼圆睁,却没了神采,唯有那庞大的身躯还微微抽搐着。这还不算完,壮士又抄起镔铁三股叉,“啪啪啪”,冲着老虎肚子就是一阵猛戳,一叉下去三个眼,列位看官细算来,三九二十七,钢叉下去便是九个血窟窿,就这么几下,老虎彻底断了气,山林间终于恢复了平静,唯有那血腥之气,还在空气中弥漫不散。
壮士力气可真大,一弯腰抄起老虎身子,往肩上一背,迈开大步腾腾地往山下走。走到树林边上一瞧,只见三藏法师吓得瘫软在地,正坐在树根底下呢。等看见壮士拎着老虎从山上下来,三藏法师赶忙双手合十,说道:“壮士,多谢你搭救贫僧性命,敢问壮士姓字名谁?”
“哟,法师,您从哪儿来啊?”壮士问道。
“贫僧从长安而来,奉天子旨意,往西天取经去。”三藏法师答道。
“哎呦,法师,您是钦差和尚?”壮士一脸惊讶。
三藏法师听了,略一思忖,心想这称呼虽说新奇,倒也没错,自己奉唐王之命,可不就是钦差嘛,便点头应道:“壮士,您贵姓啊?”
“法师,我姓刘,叫刘伯钦,旁人都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镇山太保,祖祖辈辈在这山中打猎为生,山里的豺狼虎豹见了我,没有不害怕的。”
三藏法师一听,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刚才那老虎瞧见镇山太保,吓得掉头就跑,不禁赞叹道:“壮士真乃神人也,多谢壮士救我性命。”
“法师,不必客气!”刘伯钦爽朗地笑道,“您既然是从长安城来的圣僧,到我家中住上几天吧。”
“嗯,只是多有打扰。”三藏法师有些犹豫。
“不碍事,不碍事,家中还有老母,一块儿来吧,跟我走,不必害怕,此处还是大唐国土,咱们都是一家人。”刘伯钦热情地招呼着。
说着,刘伯钦背着死虎,三藏法师牵着马,跟着镇山太保刘伯钦下了山,转过几道弯,来到一处小小的山村。村子不大,几户人家而已。进了村子,有个小院,四周用篱笆墙围着,当中一道柴门。刘伯钦到了自家门口,一推柴门,大步迈进院子,高声喊道:“娘啊,有贵客到了,快出来迎接!”说着,把身上那只死虎往地上“扑通”一扔,又嚷道:“娘啊,快来快来,有圣僧到咱家了。”
话音刚落,从屋里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走到院子里,瞥了一眼地上的老虎,说道:“哟,今儿又有收获了。”
刘伯钦笑着应道:“娘,今儿晚上咱们有肉吃啦。娘,您瞧,这是从长安城来的钦差和尚。”
老太太的目光落在三藏法师身上,细细端详,不禁赞叹:“哎呦,这位僧人长得可真好啊,气质高贵。”上文曾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初见三藏法师时,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其实后来唐王在《大唐圣教序》里所写,形容这法师是“松风水月之姿,仙露明珠之质”,人长得好,气质更是超凡脱俗。就连这山村中的老太太瞧了,都忍不住夸赞。
“圣僧,快进屋中坐。”老太太热情地将三藏法师让进屋里。
刘伯钦娶了媳妇,此时也把妻子叫了出来,见过从长安城来的圣僧。这一家子就三口人,家境颇为简单,瞧这屋子里的陈设,便能看出生活条件一般,全靠打猎为生。一家人都与三藏法师打过招呼后,刘伯钦说道:“您陪着钦差和尚说说话,我和媳妇到后头预备晚饭去。”
“好好好,你们去吧。”老太太坐在屋里,陪着三藏法师叙起家
随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