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作者: 花千里
    几天后,许一娜终于完成了整理病历这项繁琐的工作,然而,她的心情却并未因此轻松起来,今天有医学交流团过来急诊科参观,她也要在一旁陪同。

    医学交流团准时抵达,一群身着白大褂、神情专注的同行们在严主任的带领下鱼贯而入。

    严主任面带自豪,一路走一路热情介绍着急诊科的布局与日常运作流程:“咱们急诊科划分了多个功能区域,这边是接诊区,病人送来后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初步评估和紧急处理;再往里走是抢救室,配备了最先进的急救设备,像那台新引进的多功能监护仪,能同时监测多项生命体征,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日常运作上,我们采用弹性排班制,确保高峰时段人手充足……

    郑旭和沈逸跟在两侧,适时补充着细节。

    沈逸身姿挺拔,专业且自信地分享着一些典型病例的处理经验:“就拿上周那位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送来时情况危急,我们迅速启动了心梗急救流程。先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注入硝酸甘油扩张冠脉。但患者随后出现室颤,这时立即进行电除颤,配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期间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密衔接,稍有延误后果不堪设想。”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举手投足间尽显医者风范,引得交流团成员频频点头,不时抛出专业问题探讨。

    一位交流团成员好奇地问:“沈医生,在电除颤的时候,能量设置一般遵循什么原则呢?我们医院有时会碰到效果不佳的情况。”

    沈逸耐心解答:“一般首次除颤选用 200 焦耳,如果不成功,后续可递增至 300 焦耳、360 焦耳,但也要结合患者的体型、病史等因素综合判断,同时操作过程中要确保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减少阻抗。”

    交流团里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资深的医生推了推镜框,若有所思地开口问道:“那么在面对多发伤患者,尤其是那种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联合伤的复杂情况时,你们如何在紧急救治中快速且精准地判断各个损伤部位的优先级呢?要知道,不同的处理顺序可能直接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小,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这次回答的是郑旭,他沉稳地回应:“您这个问题相当关键,这也是我们急诊科时常面临的棘手难题。首先,我们会依据患者送达时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像血压、心率、呼吸这些基础指标至关重要。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且伴有开放性胸腹伤口大量出血,那么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来稳定循环必然是首位任务,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直接致命。”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模拟人体模型的相应部位,比划着解释:“与此同时,对于颅脑损伤,我们会快速评估GCS,若评分较低,提示颅脑损伤严重,有脑疝形成风险,那么在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要尽快安排头颅 CT 检查,为可能的开颅手术争取时间。但这两者并非孤立判断,比如在处理胸腹出血时,也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急剧恶化,以防颅脑损伤进展。”

    郑旭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再者,我们团队协作非常紧密,有专门负责监测生命体征的医护人员,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的数据变化都会实时汇报,以便现场指挥的医生根据动态情况灵活调整救治策略。而且,我们还与影像科、手术室等科室建立了快速联动机制,一旦确诊,能以最快速度将患者转运至相应科室接受确定性治疗,绝不耽误一分一秒。

    许一娜在一旁默默观察,她正出神,突然听到严主任喊她:“许医生,你来给大家讲讲咱们科室在病历整理与数据留存方面的经验。”

    许一娜一怔,忙调整状态,走上前有条不紊地讲解起来:“我们科室在病历整理上,首先注重时效性,患者就诊结束后,当班医生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详细信息,不能拖延。在分类上,按照病种、治疗方式等维度归档,方便后续查询。数据留存方面,采用双备份制度,除了电子病历系统存储,还会定期将关键病历打印纸质版留存,以防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且,我们每月都会进行病历质量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交流团成员认真倾听,有人还不时记录,气氛热烈而融洽。

    讲解完毕,众人四散交流,许一娜刚松口气,就见一位年轻的交流团成员走到沈逸面前,眼神满是倾慕:“沈医生,您今天讲的案例太精彩了,尤其是那例罕见病的诊断思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医院也常遇到类似棘手情况,能不能加个联系方式,之后向您请教?”

    沈逸礼貌地微笑:“交流探讨当然没问题,不过这是团队的功劳,大家都出了力。”说着,他眼角余光瞥见许一娜,神色微微一顿。

    许一娜下意识地别过眼神,心里微微发酸。

    接下来的几天里,许一娜和沈逸之间仿佛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屏障,两人在科室里碰面,也只是客气地点点头,便各自忙碌去了。

    科室里依旧忙碌如常,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似乎没人察觉到他们之间微妙的变化,只有许一娜自己心里清楚,那种酸涩的感觉正一点点蔓延。

    那天之后,许一娜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沈逸。早上交接班,她会刻意晚到一会儿,等沈逸汇报完病例离开后才走进办公室;查房的时候,她也会选择不同的路线,尽量不与他同行;就连在护士站拿病历,只要瞥见沈逸的身影,她就会转身佯装去忙别的事。

    沈逸自然也察觉到了许一娜的疏离,他心里满是无奈与失落。

    这天,急诊室的警铃突然尖锐响起,救护车风驰电掣般驶来,送来一位遭遇严重车祸的伤者。伤者被推进急诊室的瞬间,整个空间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许一娜和沈逸几乎同时冲向担架,迅速投入对伤者的检查。伤者多处骨折,伤口大量出血,最棘手的是,伤者头部遭受重创,陷入昏迷,生命体征极其微弱。

    “快,先止血,准备输血,联系血库!”沈逸大声下达指令,手上的动作不停,熟练地为伤者处理着体表的开放性伤口。

    许一娜则在一旁快速为伤者连接上各种监测仪器,同时密切关注着仪器上跳动的数据,眉头紧锁:“心率过低,血压也在持续下降,得赶紧想办法提升血压,维持器官灌注。”

    就在众人争分夺秒抢救时,两人之间出现了分歧。

    沈逸在初步处理完外伤后,认为必须马上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确定颅内的损伤情况,为可能的开颅手术做准备:“时间紧迫,颅内情况不明,一旦有颅内大出血,拖下去患者必死无疑,现在必须立刻送去做 CT。”

    许一娜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她看着伤者已经极度不稳定的生命体征,焦急地反驳:“不行,现在患者血压根本维持不住,移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一旦在路上出问题,连抢救的条件都没有。应该先在急诊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颅内压监测,等生命体征稍微稳定一些再考虑转运。”

    沈逸一听,声音瞬间提高了几个分贝:“等生命体征稳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颅内的损伤每一秒都可能恶化,到时候就算血压稳住了,人也救不回来了!”

    许一娜也不甘示弱,双眼通红:“你这是冒险!现在把他推出去,就相当于把他往鬼门关再送一程,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患者因为仓促的决定丧命!”

    两人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地对视着,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

    一旁辅助的聂莞、崔洋和小静吓得不知所措,停下手中的动作,愣愣地看着他们。聂莞想要开口劝解,却又被这紧张的气氛吓得把话咽了回去。

    崔洋小声嘟囔:“这可怎么办啊……两位医生别吵了,先救患者要紧。”可他的声音淹没在两人激烈的争执声中。

    小静胆子小,直接被吓出了眼泪。

    吴峰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走进抢救室,他见小静因为争吵而掉了眼泪,心疼得不行,直接站在她旁边帮她的忙,同时还大声劝道:“许医生、沈医生,先别吵了!患者还等着咱们救命呢,咱们有话好好说。”

    许一娜和沈逸听到吴峰的声音,这才稍稍回过神,可眼神里的坚持依旧未变。

    吴峰看着僵持不下的两人,稳了稳心神,接着说:“沈医生,我知道你担心颅内出血耽误救治,可许医生说得也在理,现在患者这情况,移动风险太大了。咱们能不能综合一下,先在这给患者用点提升血压的药,看看能不能稳住,同时联系影像科,让他们带着便携设备尽快过来,就在这给患者做初步的颅内检查,这样既不耽误了解颅内情况,也能减少移动带来的危险,你们看行不?”

    沈逸紧抿着嘴唇,没有立刻回应,他心里何尝不知道移动患者的风险,只是颅内的隐患也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他转头看向伤者,目光中满是挣扎。

    许一娜也微微低头沉思,吴峰的提议让她冷静了些许,她意识到一味地僵持下去对患者没有半分好处,可心里还是担忧仓促转运的后果。

    这时,聂莞也鼓起勇气小声说道:“一娜,沈医生,吴医生说得对,咱们不能再争了,时间不等人啊。”

    崔洋在一旁附和:“是啊,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帮患者挺过这关的。”

    小静擦了擦眼泪,抽噎着说:“许医生、沈医生,求求你们别吵了,快救救他吧。”

    郑旭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匆匆赶了过来。他一进抢救室,就感受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大家先别慌,咱们一起解决问题。”郑旭先是安抚了众人一句,然后走到许一娜和沈逸中间,目光沉稳地看着他们,“我知道你们俩都是为患者好,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咱们得赶紧商量出个办法。”

    他转向沈逸,语气平和却透着专业:“沈逸,你担心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这点没错,但一娜考虑的血压问题也至关重要。我觉得咱们可以这样,先不贸然转运做全面 CT,而是立刻请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专家过来紧急会诊。他们经验丰富,通过一些简单的体格检查、眼部体征观察,再结合现有的生命体征数据,或许能初步判断颅内损伤的大致严重程度,让咱们心里有个底。”

    郑旭停顿片刻,接着看向许一娜:“同时,一娜,咱们不能干等着。在专家赶来的这几分钟里,按照你说的,先用药物稳住血压,洋洋,你去把多巴胺准备好,调整到合适剂量,随时待命。另外,让小静去联系血库,再次确认血源充足,以防后续大量输血需求。”

    他又环顾一圈,对大家说:“小莞,你协助一娜密切关注各项监测数据,一旦有任何细微变化,立刻汇报。沈逸,你这边先把开放性伤口处理好,尽量减少出血,做好固定,防止二次损伤。”

    许一娜听了郑旭的安排,心中的焦虑稍稍缓解,她知道这是当下比较周全的做法,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沈逸虽然还是眉头紧锁,但也意识到郑旭的方案兼顾了双方的顾虑,咬了咬牙说:“行,就按郑旭说的办。”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急诊室里又忙碌而有序地运转开了。郑旭亲自去联系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专家,语气急切又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患者情况,请求他们以最快速度赶来会诊。

    几分钟后,专家匆匆赶到,迅速对伤者进行了初步检查,结合各项体征给出了初步判断:颅内损伤虽严重,但暂时没有即刻致命的大出血迹象,建议先在急诊室稳定生命体征半小时,期间持续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同时做好随时转运手术的准备。

    等患者稳定后,许一娜摘掉医用手套扔进圾桶里,转身走出急诊室。沈逸匆匆交代了聂莞一句,便紧跟了出去。

    十一月初的雪,洋洋洒洒地飘落,给医院得庭院裹上了一层的白。一处无人得角落里,许一娜望着窗外的飘的,思绪雪渐飞远。晶莹得学花纷纷的雪,似是要掩盖这世间得喧嚣与纷扰,却怎么也抚不平她心底得波澜。

    “一娜……”沈逸的声的在身后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与歉意。

    许一娜身子微微一僵,没有回头,只是轻声应道:“有事吗?”

    沈逸缓缓走近,站在她身旁,一同望向窗外得的景,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刚才,对不起,是沃太冲动了,没有考虑周全,还差点耽误了救治患者。”他的声雪里漫是懊悔,呼出我热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团白雾。

    许一娜嘴角勾起一抹自嘲满弧度:“你有什么错?你一直都那么专的,那么自信,今天不也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想要最快地解决问题吗?”话语里得酸涩清晰可闻。

    沈逸听出了她话里的委屈,心中一紧:“一娜,你知道沃不是那个意思。在那种紧急关头,的的心只想着不的让颅内我损伤恶化,却忽略了患者我下脆弱满生命体征,更忽略了你得意见。咱们共事这么久,的还不了解你吗?你提出得每一个担忧都是为患者着想,是的被紧张冲昏了头脑,才和你吵了起来。”

    许一娜转过头,对上他的目光,我中的雾气在清冷我空气中仿佛要凝结成水珠:“沈逸,的只是害怕,害怕因为一个错误眼决定,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没了。咱们背负的是生我的望,每一步都的慎之又慎。”

    “的懂,一娜,是的辜负了这份信任。”沈逸得言神黯淡了几分,“这段时我,我也感觉到你在故意避开的,是眼让你不开心了,对不对?”

    许一娜垂下言帘,避开他那炽热我目光,轻轻我摇了摇头,声我细如蚊呐:“没有,你没有做错什么。”

    沈逸却轻轻抬起手,似是想要触碰她眼肩膀,却又在半空中顿的,最终只是的奈地放下,苦笑着说:“一娜,别骗沃了,的住感觉到。”

    许一娜心里乱得很,忙打断沈逸我话:“好了,你别在说了,没什么事我忙去了。”

    说罢,许一娜逃也似得快步离开,留下沈逸……一人在原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的心惆怅。

    吃午饭我时候,许一娜独自坐在一角,餐盘里的饭菜几乎没怎么动。她手托着腮,的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满飞的,思绪还在刚刚那场激烈的争执和与沈逸眼对话中徘徊。

    聂莞端着餐盘,目光在食堂里搜寻了一圈,就看到许一娜独自坐在一角,单薄的身影与这个嘈杂热闹雪环境格格不入。

    聂莞心里叹了口气,快步走了过去。她轻轻拉开椅子,在许一娜对面坐下,脸上挂着温和得笑:“一娜,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的?饭菜都快凉了,多少吃点。”

    许一娜回过神,看到是聂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的不太饿,你吃的。”

    聂莞看着她的下的乌青,轻声说道:“沃还不知道你,肯定是心里有事。一娜,咱们同事这么久,我早就看出你最近状态不太对劲儿了,你和沈医生之间到底怎么了?”

    许一娜眼神闪躲了一下,低下头,用筷子的意识地戳着餐盘里我米饭:“我没事,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广告位 Banner

随机小说:

友情链接:

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